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行业要闻 » 石油媒体聚焦 » 正文

低油价时期库存井运营,在国内可行吗?

日期:2020-12-02    来源:中国石油报  作者:张伟建

国际石油网

2020
12/02
10:21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油气行业 石油公司 油气产量

编者按

今年年初以来,受低油价影响,全球石油公司纷纷压减投资,降本增效。伍德麦肯兹表示,作为具有长周期性特点的油气行业,低油价下大幅削减投资无法抵消资产价值的长期减少,尤其是像国内石油公司这样,所拥有的资产都相对成熟,成本很高,因此遭受的影响可能最大。

在此背景下,国内各油气田也采取了调减产能、效益排队、分类治理等一系列提质增效措施,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但企业仍然不可避免地在效益、稳产、建产、上产等方面受到影响。此外,工程技术服务队伍受工作量不足的影响,目前部分钻机处于闲置状态,不利于队伍的稳定和长远发展。

近年来,兴起于美国页岩油革命中的库存井运营方式,使低油价下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采更加灵活和高效。那么,这种低油价周期下的“逆向操作”,在国内是否同样适用?是否能将低油价对于产能的影响降到最低,又能保障工程技术服务队伍稳健发展,同时兼顾效益和国家能源安全?

为此,我们采访了业内的一些专家和管理人员,为解答这一疑问提供参考。

同题采访

1.业界为什么关注库存井运营模式?

吕建中(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库存井在调控油气生产、调控资本效率、影响油气产量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且随着油价的变化,库存井逐渐演变为一种提高资本效率的手段。

在低油价周期下,包括钻机日费、原材料及油服市场供需关系等,会直接影响上游活动和服务行业的定价权,供应过剩会促使成本大幅下滑,一旦油价回升,这部分成本就又会随之上涨。

数据显示,钻井成本约占单井投资的30%至35%,在储备库存井时这部分投资已经完成。投产时,与钻新井相比,相当于用65%的投资获得100%的收益,而且投产期,对市场变化反应迅速。以二叠盆地为例,2019年核心区库存井投产的盈亏平衡价为21美元/桶,而新钻井投产的盈亏平衡价为34美元/桶。因此,采取库存井的运行方式,不仅可以降低部分生产成本,更加灵活地适应市场变化,长期持有的话还能产生相对较高的经济效益。

王卫星(青海油田开发处油藏管理科负责人):

通常情况下,产能建设是一种油田补充产量的手段。尤其是进入开发中后期的油田,面对资源接替压力大、万吨产能投资高、老井自然递减难以控制的考验,这一点尤为重要。今年,由于投资压缩,油田产能建设工作量压减,不仅当年产量受影响,后续产量都会受到影响。

另外一点,考虑到成本控制这个指标因素,我们有针对性地减少了大修作业、带压作业等周期长、费用高的措施,转而将重点放在补孔、换封、酸化、检管等基础性措施上。实施措施前,我们对单井进行效益评价,短期看,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从长远看,一部分油水井的产能得不到释放,最终还是影响油田水驱动用程度和老井自然递减的控制。

张虎俊(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油田开发研究所副所长):

低油价下的缩减投资是油气行业防控亏损、改善经营的常用措施之一,主要手段是调减产能、减少或暂停钻井。这种“休克疗法”式的刚性措施会对全局产量有较大影响,既无法弥补自然递减,削弱未来生产能力,也可能导致规划产量完不成。而具有长周期性特点的油气行业“船大难调头”,如果等油价走高后再上马建设产能时间周期长,而且历史经验已经证明,基本恢复不到限产前的产量水平,这方面后期支出的成本要高得多。

另一方面,油气生产方工作量太少,服务方就没活干,机器闲置折旧折耗仍要发生,人员基本收入也要支付,这些支出其实是必需且占比很高的一部分成本。

考虑到油气生产的长周期性,在低油价的周期下采取“逆向操作”,一方面可以保证油气勘探开发尽可能平稳,让生产企业充分享受低成本优势;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工程技术队伍等停问题,保障服务队伍和钻机的充分利用,避免高油价周期各项措施集中开展带来的钻机、作业设备紧张,让工程技术业务发展维持在相对平稳状态,避免大小年的周期。

此外,“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国家战略,关系到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大局,对油气产量计划有底线要求。油气行业增储上产的7年行动计划与“十四五”规划,对油气产量重要节点目标有具体指令性指标。因此,低油价周期下的“逆向操作”,即实施一定规模的库存井,可以根据油价回升、市场回暖而随时投产,逐步有序释放产能。这不失为保障国家层面油气上产计划和能源安全责任的一条有效途径。

记者点评:

“逆向操作”被提出,是基于当前企业对产量和效益的综合考量。从理论上讲,这种操作模式经过在美国的实践,初步证明了能部分解决当下与长远、产量与效益、供给与需求、生产商和服务商之间存在的矛盾。作为一个新的概念被提出和引进,其在中国是否能落地和取得实效,都需要时间给出答案。

2.“逆向操作”实施的困难有哪些?

王鹏(中油油服副总工程师):

目前,国内油田都是滚动开发的,打完一批井后,进行产量评价后才能指导接下来的建产。不可能打完了井,捂着不投产,这不符合现有评价标准和办法。

从经济角度上说也不合适。此外,钻井过程中也需要较多的投入,如果低油价周期长,打井资金、时间成本很高,也是没有效益的。再加上目前工程技术折旧大头的压裂设备,打完井暂不压裂同样是成本高企。“逆向操作”除了节约一点钻井费用,额外的支出很多。

王卫星(青海油田开发处油藏管理科负责人):

当前这种情况下,无论是成本还是投资,都是卡死的,现有的投资怎么用,现有的成本怎么花,油田已经做了相应的调整,目前不支撑多余的投资和成本。

王延杰(新疆油田开发处处长):

国际上,有些公司在低油价下,利用工程技术服务价格低而增加产能建设投资,在前两轮原油价格大幅度下降的形势下“逆向操作”,但没有最终评估报告,是否可行?在当前的低油价下,普遍预测未来油价保持低位时间可能较长且波动快可能成为常态,这个时间加大投资,会加大公司的吨油成本和亏损,也会影响现金流,使得公司经营压力加大。

张辉(吉林油田总经理助理兼开发部经理):

库存井运营方式可能会受到工程技术队伍服务价格迟滞影响。一是工程技术服务队伍造价多以上年末为基数确定当年费用框架,以钻井为例,2020年钻井价格米费以2019年年底价格为基础,2020年实际市场价格变低,但价格已发布,降价需进一步洽谈,调整难度较大。二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配套材料(如套管等)多为提前采购,与当前市场价格有一定时间差。

此外,资源品位逐年变差、效益井位储备不足、地区储层相对复杂等一系列因素,将影响库存井的套管生命周期,制约效益开发。

雷凤亮(辽河油田开发处):

在低油价下,石油公司内部钻井队伍、工程服务队伍受材料费和人工费用刚性上涨影响,降价幅度难以保证。而且库存井会形成资产,涉及资产折旧折耗、库存井维护等问题,将加大油田公司当年效益压力。另外,现有的经济评价体系中,库存井的操作模式增大了效益达标的难度,需要调整评价方法予以支撑。

记者点评:

在集团公司的提质增效专项行动中,“逆向操作”是企业结合实际进行的新途径探索,初衷与设想很好,但要真正实行起来,还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在专业人士看来,“逆向操作”的落地,无论是在顶层设计还是经济、技术等层面,都存在着许多障碍,可能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因此大多数持质疑或者否定的态度。

3.要实现“逆向操作”落地,可以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

王延杰(新疆油田开发处处长):

要实现“逆向操作”,首先必须要有好的油气资源来保障,以效益为导向,优选效益好的油藏开发,实现正向拉动。其次是与服务商统一思想,抱团取暖,适度降低服务价格,可缩小公司投资、费用规模,也可保持队伍稳定。再次是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开展钻井提速提效、压裂工艺改进的研究、试验和创新工作,大幅提升钻井速度,压裂通过限流射孔、改换支撑剂等措施,实现压裂费用的大幅下降。

王鹏(中油油服副总工程师):

从技术上来说,该模式针对非常规资源更具有可操作性,且更适合产层稳定的部分小区块,大规模推广是不行的。之所以在美国有这种尝试,是因为地层比较稳定,可以做库存井。

王卫星(青海油田开发处油藏管理科负责人):

这个时候就需要集团公司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一方面,对工程技术服务价格进行明确;另一方面,允许民营资本进入油田市场,对投资成本的使用范围、使用周期进行明确。这样的限制性条件存在,其实也就避免了油价持续走低或者回暖的波动带来的回报比风险。

张辉(吉林油田总经理助理兼开发部经理):

一方面要确定相应的库存井经济评价与管理程序。一是根据全球油价的预测与国家的形势与政策要求,适当延长经济评价期。二是制定适合库存井的资产折旧政策,能否考虑在库存井投产前不提或者少提资产折旧。

另一方面要确定机动的价格评估政策。例如将造价评估周期由年度评估适当缩短为半年或季度,使其有更好的机动性,随行就市,减少年度评估与市场价格的迟滞影响。

张虎俊(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油田开发研究所副所长):

要实现“逆向操作”,必须加大决策部门对各油田的指导和引导力度,研究经济可行性,预判市场发展方向,拿出指导意见和管理办法;协调好生产和服务企业的关系,服务队伍超前垫付一部分资金,促使生产商和服务商共同起作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协调好产能建设和加快发展的关系,在先行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可以在一些油田公司探索积累低油价期的“逆向操作”经验,提前钻一定数量的库存井。

李晓良(大港油田开发处处长):

首先考虑当前产量、产能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近一时期对原油产量需求是否支持我们只打井建产能而不投产,这需要从顶层设计方面进行全局考虑。其次就是需要算好一笔账,钻井费用、库存井资产管理、投产时机把握等,如果在影响当下产量的同时,又没有产生效益,那这种“逆向操作”就失去了现实意义。

记者点评:

新事物出现的初期,总是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种种争议。这就需要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而且,库存井运营方式也只是低油价下区别于常规做法的一种探讨和尝试,是否能落地和产生预期效果还有待论证。从长远来看,要想促进国内油气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始终坚持探索是否还有更好的经营模式,这也是整个行业不断发展的动力之源。

案例

美国二叠纪盆地对库存井的调控和运营

据Rystad能源的数据,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美国压裂作业放缓,进一步造成库存井在短时间内大幅增加,尤其是在美国二叠纪盆地。

井库存数据已成为预断美国油气产量和行业景气程度的重要指标,一般情况下,库存井的数量与行业景气程度呈负相关。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数据,2016年年底,库存井数量开始激增,主要原因是油气价格低于市场理想预期,并且管道运输能力受限。而在去年的5月至11月间,库存井数量从最高峰的8429口下降至7574口。

对生产商来说,库存井是一种提高资本效率的有效手段。以贝克休斯为例,其1/3的钻井用于生产全球约12.5%的页岩油。根据井的深度和复杂程度,钻井平均需要21到30天,到最终投产则需要60天左右的时间。因而,采取钻井但不完井的方式,能够根据单井经济性以确定在什么样的油价下进行完井投产,在缩短生产周期的同时,提升作业的有效性和灵活性。“贝克休斯在二叠纪盆地拥有数千座库存井,能够为页岩油气的钻探和完井技术的下一次飞跃提供创新实验的基地。”该公司前技术经理Freitag表示。

另一组数据也从侧面印证了库存井正逐渐成为投资者的“新宠”:2019年钻井不到6个月的库存井数量为1651口,如今这个数字已达到2970口。业内人士分析,这充分体现出目前许多油井尚未完井,预计到2021年才能正式投产,在当前的油气市场环境下,既能够帮助投资者维持较低的资本支出,又能够保证产量。

科普卡片

什么是库存井

库存井是2014年油价暴跌后产生的一种非常规油气运营新理念和新模式。2014年下半年,国际油价暴跌,上游投资随之大幅缩减,但由于受美国矿权管理和钻探设备租赁的约定,石油公司采取了“钻井但不完井”的应对策略。这种已经钻至目标深度但尚未进行完井或投产的井,被业内称为库存井。

库存井主要由两类井构成:(1)正常程序井(work-in-process inventory,WIP),指在“自然滞后期”范围内已完成钻井但未完井,或已完井但未投产的井。在工厂化作业模式下,作业人员一次性钻完一个平台上的所有井,然后再统一进行完井投产,工厂化作业带来钻井速度大幅提升,大部分井不到10天就钻完,而同期的压裂增产机组或人员跟不上,由此产生一定的自然滞后期。根据监管要求和钻井周期、基础设施及经营策略的不同,这种“自然滞后期”因州和公司而异,通常为2至6个月。(2)延期完井导致的库存井,即超过正常的“自然滞后期”尚未进行完井投产的井。后者才是可以用于调控资本和产量的净库存井。一旦出现大量的库存井,就又形成了井库存。(选自《世界石油工业》2020年第3期)

新闻背景

库存井成为美国油气行业 一种新型运营方式

近年来,在美国页岩油气革命浪潮中,出现了不少对传统管理方式的改革创新,特别是引入工厂化与流水线的作业方式,有效实现了钻井、压裂等业务的规模化、标准化,大幅度提高了速度,降低了成本。同时,引入库存管理理念,创立了库存井(drilled-but-uncompleted well,DUC)或井库存(wells inventory)的运营方式,使非常规油气资源开采更加灵活、多样、高效。过去,一般习惯于根据动用钻机数据分析预判油气产量,现在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2019年年底美国的在用钻机数为813部,比2018年的1080部减少了近25%,油气产量却在持续增加。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库存井,而且井库存数据已成为预判美国油气产量和行业景气程度的重要指标。对此,应引起油气行业的高度关注,也有必要借鉴其中一些有益的做法,积极推进中国油气行业上游业务运营模式改革创新。

北美地区的非常规油气开发,突破了传统的勘探开发运营方式,引入大工业生产的工厂化、流水线作业模式,应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科学合理地组织油气钻井、压裂、采油采气等施工和生产作业,有力促进了页岩油气革命,大幅度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开采成本。在这种新型作业模式下,开发商采用先批量钻井,再批量完井的模式,既提高了整体开采效率,又增强了单个环节的灵活性。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库存井或井库存理念及其管理方法,进一步实现了调控产量和提升资本运营效率的目标,最终增加了非常规油气井全生命周期的收益。

美国是世界最大的油气生产国,正在向石油净出口国转变,在全球油气市场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密切跟踪和分析美国的油气生产、消费、库存等状况,尤其是库存井的相关指标,变得越来越重要。目前,中国油气上游业务正面临增加投入、扩大开放、推进矿权流转以及更加严格的环保要求等一系列严峻挑战,油气企业既需要依靠技术创新,也要强调管理创新,可以在成功应用工厂化作业之后,再考虑引入库存井理念,结合中国国内油气田勘探开发实际,先小范围试点,再改进完善,探索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新型作业模式。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