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7月以来,国际原油价格高居不下,世界主要石油产地未能达成一致,使得原油价格上涨到201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国内各地区成品油重新拉回到7元时代。不禁令人感慨,随着全球疫苗推行,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下,原油率先拉起了经济复苏的号角,只是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又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那么为何原油会上涨,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上涨的呢?
石油输出组织
要想搞清楚油价上涨的来龙去脉,首先需要知道什么是石油,石油的主要成分为碳氢化合物,天然石油又可称为原油。关于石油的形成有两种说法,一种观点认为石油是远古动植物死亡后形成沉积物,这些沉积物经过不断地地质运动、高温高压下产生变化形成石油,与煤炭、天然气相似都是有机物聚合体。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石油原本就存在,是地球内部碳氢化合物演变而成,属于原本就存在的物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是目前技术手段无法探明全部的石油储备。无论是生物形成论还是非生物形成论,都不能否认石油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的推动力。
大到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小到随身使用的塑料包装,都是石油产物。储量丰富容易开采,使得石油占据世界第一资源宝座,然而这种资源虽然遍地都有,不过储量却大小不一。
当今最重要的产油区就是大名鼎鼎的中东,2003年已经探明的石油资源中东约占全球60%,为了保证中东石油利益最大化成立的石油输出组织基本上垄断了全球大部分石油贸易。
石油输出组织具有决定性的话语权,这些国家靠着石油在贫瘠的土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财富神话,可是石油不仅带来了财富神话,更带来众多争端,围绕石油产地多次爆发冲突。
石油危机与美元关系
石油输出组织成立后,先后爆发了多次石油危机,1973年随着中东战争的爆发,石油输出组织成员沙特宣布将原油价格上调为两倍,直接导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尤其是对发达国家来说带来沉重的打击。
美国受此影响全国工业产值缩水10%以上,几乎全球工业国家都在这场危机中受损。
1978年底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两伊战争的影响下全球产油量锐减,由原来的日产580万桶缩减为日产100万桶,油价再次上涨三倍。此次石油价格持续上涨半年时间,导致西方国家经济全面衰退。
此后的伊拉克战争,巴以冲突都在影响石油产量与价格,可以说中东局势是否稳定直接关系到全球各国的经济发展,这就是石油带来的强大连带效应。
20世纪70年代之前,石油主要定价权在石油输出组织手中,随着中东战争的爆发,美国趁机推行全球战略,在实行援助的同时推动石油与美元联动,确立石油美元结算体系。
石油美元体系确立之后,基本上保证了石油价格的相对平稳,不过一旦美元贬值,相对应的为了保证利益,石油输出组织就会对应的提升油价,造成所谓的“美元上涨石油价下跌,美元下跌石油上涨”的局面,这是影响油价上涨下跌的另一重要原因。
当然为避免中东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全球各地许多国家也纷纷进行开采。美元与石油挂钩,为了打破这一局面,各地纷纷与中东签订协议,欧元、人民币等也可以直接进行原油结算,相关因素影响多了自然油价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就会减轻。
近期油价上涨的原因主要是全球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市场再度恢复活力,原油需求量持续上升。不过石油输出组织依旧维持着2020年签订的减产协定,规定进入2021年后日产量控制在720万桶。
经济消费的刺激并没有与石油产能相配合,持续性减产导致油价上涨明显,石油输出组织成员国表示将应对市场变化增加产能。
油价预测
美国银行预测,直至明年原油价格将持续上涨,可以预见的是能追上100美元每桶的价格,国内学者则表示疫情存在不确定性,美国油价并不会持续性上涨,基本会维持在60美元上下浮动。疫情影响、货币政策、石油输出组织的产能是未来国际原油价格涨跌的主要因素。
说了国际市场的变化,再来看看国内形势。我国的油价并不完全按照国际形势变化走,而是“三桶油”的总体战略部署。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就建立起石油工业部,负责国内石油开采、生产、销售等,建国之初发现了几个大油田,为推进工业化提供保障。
经过多次改制后,逐渐形成“三桶油”鼎力局面,原油的开采运输成本大约占价格的70%,其余大多为各种税目。当然目前国情决定我们需要大量进口石油,在进口时主要参考布伦特原油与迪拜原油,并且规定价格在40美元至130美元之间,每当需要确定价格的时候高于130美元油价不涨,低于40美元油价不跌,区间之内属于正常调控。
所以说油价重新回到7元时代,是由众多因素决定的,当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个好的消息是油价上涨意味着全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复苏,经过疫情的侵袭之后,全球各地逐渐回到正轨,加快生产步伐扭转颓势,未来的发展方向令人期待。
对普通民众来说,需要理性应对。正确看待油价涨跌,从自身做起,践行节能减排,跟随“碳中和”的发展方针,才能为国家建设出工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