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行业要闻 » 中国石油要闻 » 正文

碳市场首日交易额达2.1亿 “两桶油”等10家能源企业首批试水

日期:2021-07-17    来源:中经微能源  作者:李哲

国际石油网

2021
07/17
10:46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碳市场 中国华能 中国石化 中石油

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碳市场”)正式鸣锣开市。

截至收盘,碳配额最新价为51.23元/吨,涨幅为6.73%,均价为51.23元/吨。当天最高价为52.8元/吨,最低价为48元/吨。交易总量410.4万吨,交易总额为2.1亿元。

面对巨大的碳交易市场,众多企业跃跃欲试。记者从中石化方面获悉,交易首日,中国石化下属17家企业自备电厂纳入全国碳市场。

此外,记者了解到,此次碳交易市场首批成交企业共涉及10家能源企业。除了中石化外,还包括中石油、申能集团、华润电力、中国华电集团、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中国华能集团、中国大唐集团、浙江能源集团。

全球最大碳市场

碳中和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课题。

通过碳市场方式,将碳排放逐渐量化,引导稀缺的资源获得更好的配置,可以有效激励新能源产业发展,通过价格机制引导市场碳中和投资。这一渠道无疑将成为未来碳中和背景下更具活力的领域。

碳市场的确立对我国实现碳中和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是推动碳市场管控的高排放行业实现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的绿色低碳化,促进高排放行业率先达峰。二是为碳减排释放价格信号,并提供经济激励机制,将资金引导至减排潜力大的行业企业,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推动前沿技术创新突破和高排放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的转型。三是通过构建全国碳市场抵消机制,促进增加林业碳汇,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助力区域协调发展和生态保护补偿,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四是依托全国碳市场,为行业、区域绿色低碳发展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投融资渠道。”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此前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

2011年10月,我国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两省五市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地方试点工作,地方试点从2013年6月先后启动了交易。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在7月14日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提到,几个试点市场覆盖了电力、钢铁、水泥等20多个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单位,到2021年6月,试点省市碳市场累计配额成交量4.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交额约114亿元。重点排放单位履约率保持很高水平,市场覆盖范围内碳排放总量和强度保持双降,对于促进企业温室气体减排,强化社会各界低碳发展的意识,为全国碳市场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随着7月16日碳市场正式开启,碳交易开放交易的首个领域选定在发电领域。据生态环境部测算,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超过了2000家,纳入首批碳市场覆盖的这些企业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二氧化碳,意味着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一经启动就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据贝恩咨询预计,“十四五”后期,钢铁、水泥、航空、化工等重点排放行业将逐步被纳入碳交易市场,碳排放交易机制将成为推动碳减排目标实现的关键政策。随着试点范围的逐步扩大,企业日常运营中的范围一(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和范围二(外购电力等产生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都可能带来额外的碳排放权交易成本。

记者了解到,2020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为105亿吨,占全球的约三分之一,其中能源、钢铁、建筑分别以约46亿吨、19亿吨、13亿吨位居分行业排放量的前列。

赵英民表示,全国碳市场选择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发电行业直接烧煤,所以这个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较大。首先把发电行业作为首批启动行业,能够充分地发挥碳市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积极作用。二是发电行业的管理制度相对健全,数据基础比较好。因为要交易,首先要有准确的数据。排放数据的准确、有效获取是开展碳市场交易的前提。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成熟一个批准发布一个的原则,加快对相关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国家标准的修订工作,研究制定分行业配额分配方案,在发电行业碳市场健康运行以后,进一步扩大碳市场覆盖行业范围,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引导气候投融资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赵英民说道。

年内或纳入2000多家电力企业

7月16日上午9点30分,首笔全国碳交易已经撮合成功,价格为每吨52.78元,总共成交16万吨,交易额为790万元。

记者了解到,申能集团、华润电力、中国华电集团、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中国华能集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中国大唐集团、浙江能源集团等10家企业成为全国碳交易市场首批成交企业。

本报记者从中石化方面获悉,碳交易首日,中国石化下属17家企业自备电厂纳入全国碳市场,其中胜利油田、茂名石化、上海石化和中天合创4家企业参与首日碳交易。

据了解,中石化碳交易业务由所属联合石化公司作为操作主体,统一代理系统内企业进行全国碳市场交易。

2017年,全国碳市场启动建设,明确了将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和民航等8个行业逐步纳入市场交易。中石化21家企业参与碳交易试点,累计碳交易额超4亿元,交易量超1700万吨,试点企业均足额完成碳配额履约任务,为进入全国碳市场积累经验。

此外,中石油同样成为获得“全国碳市场首日交易集团证书”10家企业集团之一,见证了中国碳市场发展的重要历史时刻。

中石油方面表示:“中石油积极参加全国碳市场建设,履行央企责任。为做好首日交易,从去年开始积极筹备,总体设计、统筹谋划、反复演练,积极主动配合生态环境部的各项工作要求,高质量完成此次碳交易任务。”

记者了解到,碳市场首日交易活动中,中石油国际事业公司作为中石油碳业务专业服务机构代表,中石油旗下的独山子石化、乌鲁木齐石化、锦州石化、中油电能也参与其中。

随着全国碳市场开市,中国正式开启在全国范围内通过市场化手段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历程,碳交易体系从地方试点走向全国,交易体量和活跃度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为顺利推进碳减排政策的落地,能源消费领域结构转型势在必行,而减少化石燃料首当其冲。贝恩公司预计,到2050年中国终端能源需求中,电力比例将大幅提升至约60%(该比例在2020年仅约30%),与之对应,发电能源结构中的化石燃料需求占比将从2020年的约70%下降至2050年的约25%。

“对比全球各国的发电能源结构,中国目前的电力清洁程度仍偏低,电力因子为0.7,而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和英国的电力因子均低于0.4。未来,随着更多使用可再生能源进行发电,预计到203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的发电比例将提升至约45%,相应电力因子降至0.52左右。”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可持续发展业务联席领导人、大中华区能源转型业务主席邹娟说道。

据悉,继发电行业成为首个纳入全国碳市场行业后,未来将逐步涵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及航空业。年内,全国2225家电力行业控排企业将被纳入全国碳市场。其中,中石油所属8家企业成为全国碳市场交易主体,均将在全国碳市场内进行碳配额线上交易,并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注册登记系统内,向省级生态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进行配额清缴。

中石化方面向记者表示:“能源化工行业是我国开展碳排放达峰行动和建设碳市场工作的重点领域,中石化于2020年明确提出打造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首次将‘洁净’写入愿景目标,加快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供给体系,加大产业、能源结构调整力度,持续开展温室气体减排,2025年甲烷排放强度降低50%,开发碳中和林、碳中和加油站等各具特色的碳中和模式,力争在国家目标之前实现碳中和。”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