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夏先生在1984年系统论述过多旋回构造运动与含油气盆地的成因关系。黄汲清先生提出了中国大地构造的“多旋回说”,他的学生任纪舜先生也多次讨论我国“多旋回叠合盆地”的大地构造背景,并与世界含油气盆地进行类比。朱夏坚持认为“在更广大的范围内,按多旋回运动历史的,全球性的演化来对含油气条件进行全面评价,以期在新的‘未知’地区中寻找新的旋回的盆地”。这种观点已成为我国石油地质工作者的共识。
2005年贾承造院士在《21世纪初中国石油地质理论问题与陆上油气勘探战略》专著中谈到新一代石油地质理论应具备6个特点:
1)对东部陆相湖盆生烃理论与复式油气聚集带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2)油气勘探综合理论,能够体现中国油气盆地的多样性、复杂性及现阶段的勘探针对性,而不仅是单一学科或单一学说的反映;
3)面对和问答21世纪初我国油气勘探提出的地质理论新挑战、新问题;
4)集中近年我国东、西部在岩性、前陆和深层油气勘探实践的新发现、新认识,特别是中西部盆地天然气勘探的重大突破和东部盆地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新进展;
5)吸取近年石油地质基础研究的重大进展,包括盆地构造、沉积与储层、层序地层、有机地球化学等基础学科的研究进展;
6)我国石油勘探与科研人员智慧的共同结晶。所以说,中国叠合盆地或者说多旋回叠合盆地的油气地质理论具备这样上述特点,凝聚了广大石油地质工作者的心血。
叠合盆地油气地质理论是中国石油地质工作者近半个世纪尤其是近30年来的勘探实践与理论探索结晶,正在指导着我国的油气勘探实践。该理论的应用将在立体勘探基础上增加时间因素,成为一种“四维勘探理论”。在地层油气藏、非常规油气藏、深层、海域、富油气凹陷等五大领域得以应用。深层勘探将在前陆(如库车坳陷深层)、碳酸盐岩(如安岳、塔河、靖边等油气田)、富油气坳陷(如济阳、岐口、玛湖等凹陷)等领域获得规模性发现。
叠合盆地的油气地质理论作为新一代石油地质理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石油地质工作者将进行逐步凝练完善、检验上升,针对涌现的新领域进一步分析,并对该理论逐渐系统化,使其更加具有整体性、动态性与层次性。使中国石油界对世界石油地质学的重大贡献,也必将引领更大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