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是21世纪兴起的一种新的天然气类型。美国页岩气工业突破与规模化生产以来,开启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全球“页岩气革命”,不仅改变了全球油气供给格局,也影响全球能源发展态势与油气价格走势。
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钻获了页岩气,受传统观念、理论、技术限制,一直没有开展针对性的理论研究和勘探开发实践。中国石油是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先行者,自“十一五”的起始之年2005年就踏上页岩气勘探开发历程。
从区域富有机质页岩筛查评价,到页岩气有利区带和层位评价优选;从页岩气开发先导性试验,到工业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再到“十二五”末,历经十余年的不懈探索,通过引进、吸收、自主创新,初步实现了中国石油页岩气工业突破、页岩气规模生产,创新了页岩气地质理论,攻克了关键工程技术与配套装备。基本建立了适合四川盆地及周缘高演化、超高压地质特征的页岩气富集理论,初步实现了目的层埋深3500m以浅海相页岩地层直井、长水平段井钻完井、分段体积压裂、平台井组“工厂化”作业、一体化高效组织管理等勘探开发关键技术与装备国产化。创造了中国国内页岩气勘探开发多项第一,填补了中国页岩气理论技术空白,坚定了页岩气勘探开发规模发展的信心,为中国页岩气发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了中国页岩气快速发展。
至2015年底,中国累计完钻页岩气井约800口,累计探明页岩气地质储量5441.29×108m3,页岩气年产量46×108m3。其中中国石油在四川盆地完钻页岩气井150余口,探明页岩气地质储量为1635.31×108m3,占中国页岩气探明地质储量的30%,页岩气年产量12.24×108m3,占中国页岩气总产量的28%。钻探发现了五峰组一龙马溪组、筑竹寺组两套含气页岩层系,基本明确了五峰组一龙马溪组具有区域整体含气、四川盆地内富集高产、妹竹寺组可能仅局部富气的特征。
以四川盆地及邻区为重点,初步确定出五峰组一龙马溪组页岩气有利范围5.16×104m3,筑竹寺组页岩气有利范围6200km2。通过一批评价井及先导试验水平井钻探,发现蜀南昭通、长宁、富顺一永川、威远及川东涪陵焦石坝等一批五峰组一龙马溪组特一大型海相页岩气区,形成了蜀南、川东两个主力页岩气产区,奠定了中国页岩气发展基础,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海相页岩气地质理论和勘探开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