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2020年炼油产能增长2450万吨/年至9.05亿吨/年。原油加工量同比增长3.1%至6.7亿吨,产品结构不断向压油增化方向调整。
山东民营炼厂加快产业整合、转型升级,裕龙岛项目获实质性推进。经济放缓、环保高压、替代加快,刺激消费托底经济短期难见成效,预计成品油终端消费4.03亿吨,同比继续放缓。
1、市场改革速度加快,产业迎来大变局时代
①多项市场开放政策密集出台
2019年6月成立了国家管网公司筹备组,管网独立持续推进。
6月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发布了《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19)》,提出鼓励外资进入中国石油产业的勘探开发领域。8月国家商务部下发第三批成品油出口配额,累计配额达5600万吨,超出上年全年800万吨,成品油出口配额限制有所放松。8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提出取消成品油批发仓储资格审批,零售资质下放地市,乡镇以下加油站使用集体用地,未来成品油零售终端建设将加快。
②公平法制的监管体系逐步完善
③中国的炼化产业正在迎来新一轮的大变局时代
以恒力、荣盛、桐昆、盛虹等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借助政策东风,进军上游炼化。中国市场对外资企业开放范围不断扩大,埃克森美孚、巴斯夫、SABIC等国际石化巨头积极抢滩石化市场。
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中化等主营炼厂也在加速炼化转型升级布局。以山东地炼为代表的传统民营炼化加快布局产业整合、转型升级。中国的炼油工业正处在市场放开政策红利催生的产能过剩的“阵痛期”,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大洗牌即将到来,未来必将加快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
2、炼化一体化呈现新趋势,低效产能转型加快
①新增产能有限,压油增化持续调整
1)2020年炼油工业以消化存量产能为主
预计全年新增净产能2450万吨/年,是未来3年产能增长最低的一年。增量主要来自于国营炼厂,其中1000万吨/年的中国石化中科项目预计下半年建成投产。中海石油大榭石化将于年底完成600万吨/年的扩建,形成千万吨规模。此外中国石化洛阳炼厂、中化泉州炼厂以及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均有部分改扩建工程。新增产能集中于下半年投放,届时全国炼油能力将突破9亿吨/年大关。
2)原油加工量与成品油产量走势背离
2020年恒力石化和浙江石化两大民企产能完全释放,初步预计2020年全年原油加工量在6.7亿吨左右,同比增长3.1%。近年来,原油加工量同比增速保持在3%~6%中速增长。
②炼化一体化呈现多方式、技术纵深发展新动向
1)传统一体化转向高附加值新型一体化
在交通燃料需求放缓,石化行业发展空间较大的背景下,炼化企业从以生产成品油为主、大宗石化原料为辅的传统一体化,转向多产高附加值产品和延伸石化产业链的新型一体化。
2)一体化模式由单一向多方式转变
随着芳烃需求的增加,以及炼厂自身对氢气、热电一体的需求,一体化模式由炼油乙烯一体化,进一步发展出来了炼油芳烃一体化、炼油乙烯芳烃一体化、炼油发电蒸汽一体化等多种一体化模式。4000万吨/年的浙江石化是典型的炼油乙烯芳烃一体化模式,其乙烯产能280万吨/年,芳烃产能高达1040万吨/年。福建炼化采用新技术建成了我国首套供氢、供汽和发电的多联产IGCC装置。
3)技术进步推动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从原油直接生产烯烃和芳烃等化学品,已经成为市场新的趋势。近年来,埃克森美孚、沙特阿美、SABIC等公司开发了原油直接裂解制烯烃新技术,化学品转化率可达50%~70%。埃克森美孚已经在新加坡建成并运行全球首套100万吨/年的原油直接裂解制乙烯装置。该公司在我国惠州大亚湾建设的120万吨/年原油直接裂解制乙烯项目计划2023年投产。
③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山东民营炼厂整合获实质进展
在4000万吨/年浙江石化和2000万吨/年恒力石化一南一北两大“巨无霸”夹击下,位于山东省的数十家、平均产能仅有300万吨/年的民营炼厂将面临巨大的经营困境。为了破除困境,山东省提出通过上大压小、发展高端石化产业,推动整个山东炼化产业的整合、转型和升级。
位于山东烟台的4000万吨/年的裕龙炼化项目规划2020年开工建设,2022年投产,一期设计产能2000万吨/年。按照1∶1.25的地炼产能压减比例计算,全省地炼将首先压减产能2500万吨。
目前已有9家地炼达成整合意向,均为350万吨/年以下炼厂,合计产能2500万吨/年,占山东地炼总产能20%,合计获得进口原油使用配额1356万吨。据了解,在裕龙项目投产之前,参与整合地炼仍可正常运营,并且在税收、土地政策等诸多方面获得地方政府优惠。而山东裕龙炼化投产后,参与整合地炼即需拆除淘汰。
恒力石化投产后,已经对山东民营炼厂的经营和利润产生较大影响,未来3~5年,将有多家千万吨级大炼化投产,山东省加快地炼整合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但是,目前山东地炼或仍有80%的产能并未达成整合意向,且涉及到各地方的经济、就业和规划,转型之路任重道远。
3、经济放缓、环保高压,成品油延续放缓
2020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实施的收官之年。2020年也是我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年,高耗能工业超低排放升级势在必行。
在经济平稳放缓、环保持续高压状态下,预测2020年汽车销量2550万辆,同比降低1%。成品油终端消费4.03亿吨,同比增长2.2%。
4、政策节点之年,成品油替代多元深化
①替代规模快速扩张,占成品油比重突破10%
②双积分推动新能源车由政策向市场驱动转型
③乙醇汽油发展受原料制约,全覆盖难以实现
2020年大概率维持当前推广程度,燃料乙醇需求量400万吨左右。
5、隐性资源扩大挤压油品出口继续增加
隐性资源包括混芳、轻循环油等进口调油原料、炼厂外C4深加工产品、部分炼厂非应税产品等。近年来,隐性资源的快速增加,成为表观消费失真的主要原因。
综合判断,2020年成品油终端消费增加900万吨,考虑到恒力石化、浙江石化、中科炼化等新建产能及下游化工装置投产,预计成品油供应量将增加1300万吨(部分产量体现在隐性资源中),成品油过剩量增加400万吨,预计全年出口量将达5900万吨,或将超过印度、新加坡和韩国成为亚太最大成品油出口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