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12月21日,中石油深圳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亿人民币,邹才能院士为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该公司由中国石油全资持股。公司经营范围含新兴能源技术研发;技术服务、开发、咨询、推广等。
早在今年四月,中国石油对总部机构进行改革,将新能源提升到与油气并列的地位,同属油气和新能源子集团。五月初,中石油上游企业召开新能源业务推进会,确定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地热、氢能等新能源业务,积极发展CCUS产业。12月16日,中石油召开2022年生产经营工作会议,侯启军指出,要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按照“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战略部署,大力推进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和绿色企业创建行动。
今年以来,中国石油各地氢能业务布局正稳步推进中——
5月,中国石油下游直属科研机构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召开新能源新材料机构成立大会,正式成立氢能、生物化工和新材料三个新研究所。
8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在京首座冬奥加氢站正式投运。该站设计规模500公斤/12小时,加注能力600公斤/天,加注氢燃料电池客车50-60台。
同月,宝泰隆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销售分公司、哈尔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七台河市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签署《氢能利用示范项目四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拟就共同建设氢能利用示范项目进行高水平合作。
10月,中国石油发布《中国石油冬奥保障计划》。按照计划,中国石油将从油、气、氢、餐、宿等五个方面为冬奥提供立体保障。
其中,在氢能方面,中国石油把保障冬奥绿色能源需求作为积极发展新能源的新契机,构建多能互补的能源产业新格局,加速建设氢能研发和供应体系,为“绿色冬奥”奉献清洁能源。
11月,中国石油等参与的张家口200MW/800MWh 氢储能发电工程初步设计顺利通过评审,标志着我国氢能在大规模储能调峰应用场景迈出实质性一步。该项目静态投资约30亿元,项目建设期为2年,预计于2023年完全投入运行, 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氢储能发电项目。
中石油宣布接下来上游将加快新能源业务发展,一是进一步做好顶层设计,完善“十四五”专项规划,以建设“六大基地、五大工程”和三大保障为抓手,加快推进新能源项目前期方案论证以及建设、运行、跟踪评价等工作,加快推进新能源业务发展;二是加强体制机制建设,为促进新能源业务发展,各个层级结合业务发展方向和发展阶段,制定适用的考核激励措施或政策;三是完善组织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和业务的长远发展,建立专门队伍发展新能源业务;四是加强队伍建设,采取灵活适用的引进人才方式加强新能源新业务队伍力量,并结合工作需要和队伍现状,分批次、分层次进行培训;五是细化“上游业务全过程清洁低碳”专项行动方案,将清洁低碳落实到勘探开发的每一项工作当中;六是加快新能源项目落地实施,每个项目有进度安排、有节点控制、有人负责。
在此之前,12月10日,中石化在雄安成立中石化雄安新能源有限公司,主要负责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加氢站运营、氢气储运、氢气管道建设运营、氢能科技研发等,远期还将规划修建氢气管道、探索布局液氢产业。
中石化成立雄安新能源有限公司是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助力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中石化雄安新能源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后期根据公司经营发展需要再行增资。另外,新能源公司还将服务新区氢能产业发展,协助新区搭建氢能科技综合服务平台,引入新能源、新材料、新经济等高端高新产业和科研院所,打造雄安新区氢能示范应用场景,构建新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多能互补的能源体系,助力新区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
据了解,中国石化目前年产氢气约390万吨,占全国氢气产量的11%左右。当前,中国石化正全面推进氢能全产业链建设,已在加氢站、制氢技术、氢燃料电池、储氢材料等多个领域取得突破。“十四五”期间,中国石化将大力发展新能源业务,加快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到2025年,中国石化计划建成油氢合建站、加氢站1000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