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力度空前的制裁措施,几乎覆盖全部军事、经济、民生领域,能源领域也不可避免地遭到波及,对俄罗斯能源依赖极大的欧洲不得不跟随美国脚步对俄实施能源制裁。在战争爆发的第一天,与俄罗斯能源合作最密切的德国宣布终止“北溪二号”天然气合作项目,其他国家也纷纷跟进,欲结束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
事实上,欧洲多国并不愿意对俄实施能源制裁。据了解,俄罗斯是欧洲最大的天然气和原油供应国,约40%的天然气、30%的原油进口都依赖俄罗斯。其中,德国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最大,约1/3的原油、半数以上的天然气来自于俄罗斯。在俄乌冲突正式爆发前,欧洲能源市场已经受到局势波及,电价和气价接连突破历史纪录,目前日均价在400欧元/兆瓦时至500欧元/兆瓦时附近高位波动,是去年同期的8到10倍。
欧美国家宣布制裁俄罗斯石油后,国际油价节节攀升,涨幅超过5%,布伦特原油一度逼近130美元关口。失去俄罗斯的能源供应后,欧洲需尽快实现与俄罗斯能源的脱钩,寻找新的能源供应渠道。为此,欧盟委员会发布了能源独立路线图,制定了《欧洲廉价、安全、可持续能源联合行动》。根据该计划,欧盟将通过多元化进口气源、开发可再生能源、减少天然气用量等途径减少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力争在今年底减少2/3的俄气进口。
长远来看,欧盟摆脱俄罗斯能源依赖的关键是俄罗斯天然气,需要从多元化进口天然气气源和加速能源转型着手,从阿塞拜疆、阿尔及利亚、挪威等国增加天然气进口量,同时大力发展氢能、核能等新能源,增加能源结构占比。
然而,欧洲能源转型短期问题比长期问题更难办,欧洲急需解决当前的电气高价位问题。另一方面,欧盟对俄罗斯能源实施制裁后,俄罗斯将加大与中国的能源合作力度,将大量廉价油气输送往中国。在此之前,中俄已经签署了多个油气大订单,俄罗斯油气出口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欧洲反而成为这场冲突中的最大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