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行业要闻 » 石油观察 » 正文

中国陆相页岩油高质量发展观察与思考

日期:2023-03-07    来源:中国石油报

国际石油网

2023
03/07
10:14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中国石油 页岩油勘探 页岩油开发

3月2日,古城西安,中国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关键技术与管理研讨会在此召开。会上,专家院士云集、行业精英齐聚、学术人才同堂,集群贤之智、燃思想之光,中国页岩油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愈加清晰。

当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能源安全成为各国高度关注的重大核心问题。对石油企业而言,实现陆相页岩油的规模效益开发,既是在我国现有油气资源禀赋下的必然选择,又是发挥好能源保供“顶梁柱”作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生动实践。

长庆油田把页岩油作为重要的战略接替资源,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大力实施技术攻关,持续强化管理创新,形成了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油开发技术系列,助力页岩油实现规模效益开发。图为华H60页岩油钻井平台现场。尹洁 杨婕 摄影报道

我国页岩油勘探开发在多领域获重要进展

这是一场能源的“革命”。

一条曲线昂扬向上——在我国页岩油产量曲线上,2022年,中国石油页岩油产量突破300万吨,与2018年相比增长了近3倍,产量迅速攀升,工业开发实现起步即加速。

规模开发有序推进——作为我国油气资源的后起之秀,近年来,页岩油井网密度越来越大,资源探测面积越来越广,页岩油规模开发正有序推进。

一项共识正在凸显——我国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在多个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正推动页岩油开发阔步向前。

黄土塬上,我国首个百万吨整装页岩油开发示范区在长庆油田率先建成,国内首个10亿吨级页岩油整装大油田——庆城油田展示在人们面前。

松辽大地,大庆古龙陆相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揭牌,页岩油将成为大庆百年油田建设的重要战略资源。

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二叠系页岩油勘探取得重大突破,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在新疆油田落成。

渤海湾畔,大港、辽河油田页岩油也相继取得重大进展……

这场“革命”背后,我国油气勘探领域实现了从陆相产油理论到陆相生油理论的转变,储层甜点划分愈发细致,这是认识的突破;从平面单井小规模压裂改造技术到以“长水平井、小井距、大井丛、立体式、细分切割体积压裂”为核心的体积压裂关键技术体系的形成,这是技术的进步;从非常规油气藏地质工程一体化的初步认识,到全生命周期管理、一体化统筹、专业化协同、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支持、数字化管理、绿色化发展的“一全六化”工程管理理念落地落实,这是管理理念的创新。

加快我国陆相页岩油发展,赢得页岩油“革命”,追本溯源,是中国石油在全球能源供需格局发生深刻调整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夯实我国能源安全保障的基础,也是确保油气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一环。在这场“革命”中,中国石油页岩油快速发展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对应的挑战也接踵而至。

规模效益开发仍需跨越三重难关

“十三五”期间全国油气资源评价显示,我国陆相页岩油资源基础丰厚,开发潜力巨大。以陆相页岩油为代表的非常规资源逐步成为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的主体。

与北美海相页岩油资源相比,我国陆相页岩油整体资源品位低、完全成本相对较高。多位专家表示,要实现我国陆相页岩油的规模效益开发,还需要战胜多重挑战。在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才能看来,目前要实现我国页岩油的规模效益开发,亟须从理论、技术、成本三个方面打开突破口。

基础理论研究仍需加大力度。自2010年我国启动页岩油勘探开发以来,中国石油在页岩油储集空间研究、“微纳米孔储油、页理与裂缝渗流”机理、页岩油的分类研究和创新体积法页岩油储量评价方法等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为认识和评价陆相页岩油奠定了理论基础。地质勘探结果显示,我国不同地区页岩油储层特征差异明显,能够互为借鉴的经验和技术相对较少,各油田的甜点评价标准也不尽相同。这意味着,每一口井乃至每一个层位都可能面临着非常规的理论认识挑战。尽快明确我国陆相页岩油的技术可采资源量和经济可采资源量,尤为重要。

规模建产关键技术亟待攻关。近年来,中国石油强化理论技术攻关与开发先导试验,逐步形成了以井身结构优化、强化钻井参数、长水平段“一趟钻”等技术为核心的页岩油钻完井配套技术;大规模压裂技术基本成熟配套,研发了页岩油大平台新型数字化无杆举升技术,系统效率平均提高10.6%。尽管部分工程和开发技术成绩喜人,但是“一趟钻”技术适用规模局限性大、精细导向工具研发不充分等问题依旧存在,制约着我国页岩油的规模效益开发,开展一体化攻关试验刻不容缓。

效益开发仍充满挑战。效益建产一直是油气田开发的核心所在,而陆相页岩油完全成本偏高的问题短期内无法解决。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合指出,页岩油是低品位资源,但低品位不等于低效益。中国石油在页岩油的开发实践中成功探索出油公司模式下的“一全六化”工作模式,效益开发成果显著。但页岩油的规模效益开发需要多学科融合,更需要以系统思维来全盘考虑页岩油勘探开发全流程,其最终目的是降低完全成本,最大限度提升页岩油规模效益。

三大挑战交织,贯穿我国页岩油规模效益开发全过程。其中,基础研究是关键,技术挑战是现状,效益开发理念是核心。只有解决理念问题才能理顺技术问题,理顺技术问题就能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益。

陆相页岩油规模效益开发前景可期

今日之挑战,明日之机遇。依靠页岩油革命,美国得以再次成为全球第一油气生产大国。陆相页岩油作为一种极难动用的非常规资源,其开发水平引领着我国油气开发技术提档升级。一旦获取陆相页岩油规模效益开发的“金钥匙”,就能掌握页岩油开发的有利先机,释放非常规资源的澎湃动能。

“加快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是我国未来原油保持2亿吨稳产的重要举措。”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寻找战略接替的角度,邹才能对我国陆相页岩油的发展寄予厚望。

这愈加坚定了中国石油要赢得这场“革命”的信心与决心。

“地质认识、技术攻关、精细管理,三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何破局,刘合给出了方向。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文智分析了页岩油经济可采的要素,认为下一步持续深化页岩油成藏和富集理论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中高熟度页岩油,应高度关注滞留烃流动性与流动量评价,这也应成为页岩油富集评价的核心要义。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总地质师赵喆分门别类地分析了不同储集特征的陆相页岩油技术攻关路线。他提出,针对夹层型页岩油,既要加强精细地质研究,提高钻遇率,更要积极寻找储层新类型;针对混积型页岩油,需要加强源储组合整体评价,优选最佳靶体;针对页岩型页岩油,目前重点在于加强地质工程融合,争取早日实现效益开发。

“大家要打破专业壁垒,强化交叉融合,结合我国国情来建立快速的学习曲线。”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鲜成钢从地质工程一体化的角度出发,提出页岩油的规模效益开发需要注重精细管理,解决每一个环节之间存在的问题,加快推动页岩油资源落实和效益开发。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在制定页岩油规模效益开发短期目标的同时,更要做好页岩油常规化、主流化开发以后的思想准备和技术储备。“要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陆相页岩油体积开发理论体系,探索储备CCUS与页岩油开发融合的提高采收率技术,规范页岩油藏流程化、节点式、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李勇对页岩油规模效益开发提出了建议。

自我国2010年启动页岩油勘探开发以来,中国石油先后历经研究探索、勘探突破与试验攻关、积极推进与开发建产3个阶段。如今,中国石油页岩油发展已成燎原之势,一个飞速发展的页岩油时代即将来临。大会总结报告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龙德勉励当代石油科技工作者,要勇于传承责任,利用科学方法论,多学科交叉融合,为我国能源事业铸就新辉煌。中国石油将继续坚持“理念向深发展,工程技术向精突破,管理方式向系统化创新”,久久为功,驰而不息,在有效推动我国陆相页岩油效益开发,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新征程上再立新功。(记者 余果林 徐佳 肖丹)

专家观点

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才能:陆相页岩油是中国陆上未来剩余石油资源的主要接替领域,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陆相页岩油理论技术攻关,有利于推动实现中国陆相页岩油革命和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页岩油理论实践重点要从6个加快评价入手,即加快评价页岩油经济技术可采储量,加快评价页岩油甜点区和甜点层,加快评价单井最终可采储量(EUR)、平台EUR和开发区EUR,加快评价科学的压裂液体系,加快评价生产学习曲线,加快评价低成本的工程技术。

下一步,我国将加快形成中高成熟度和中低成熟度两大类页岩油理论技术体系。我国中高成熟度页岩油,通过水力、气体压裂等方式,目前已实现工业性突破与发展;未来中低成熟度页岩油发展潜力巨大,应在前期大量基础理论与技术储备攻关的基础上,尽快开展工业化试验。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宁:经过近十几年持续的技术攻关,我国页岩油测井评价已经初步实现了由点到面、由量变到质变的技术突破,但要完全实现和满足页岩油规模效益勘探开发的需求,还需要多方面努力。一是要加强高集成度和高准确性的多功能测井仪研发,从而实现测井过程中动态分析各测量参数间的匹配性与合理性。二是要加快井场岩样高精度测量装备研制,以获取连续、准确、及时的页岩油储层参数信息。三是要深化岩性扫描、电成像、二维核磁等成像测井系列处理方法研究,为页岩油测井甜点评价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四是要加强水平井测井处理方法研究与应用,强化地质工程一体化,综合解决页岩油测井评价难题。

长庆油田首席专家刘显阳:通过持续理论创新与技术攻关,长庆油田发现并探明了10亿吨级的庆城页岩油大油田,多类型页岩油已然成为长庆油田稳产上产的重要接替领域。对于长庆油田来说,下一步要实现页岩油规模效益开发仍需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攻关:一是集成多学科精细甜点优选技术,提高优质储层钻遇率。二是优化大平台部署,打造黄土塬特色高效工厂化作业模式标杆。三是提升钻完井技术,降低单井成本。四是探索压裂、增能、补能一体化技术,提高采收率。五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技术策略,提高单井最终累计采出量。六是推进数智油田建设,提升综合效益。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致密油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副所长雷征东: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主要面临分布面积相对较小、纵向单层厚度薄、平面非均质性强、气油比偏低等难题。因此,需要强化相态与渗流等基础理论研究,进一步研究全生命周期开发方式,深化储层结构认识,加强精细评价,建立最优靶层标准,提高优质储层钻遇率,突出开发井网与压裂参数地质工程一体化、个性化设计,攻关页岩油自动化、智能化工程装备与优化设计技术,坚持合理利用地层能量的“控压生产”技术策略,加快探索页岩油二氧化碳吞吐等提高采收率技术。(徐佳 肖丹整理)

开发亮点

多类型页岩油成为长庆油田重要接替领域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长7段发育一套广覆式分布的泥页岩+细粒砂质岩沉积岩,既是中生界油藏的主力烃源岩,又是我国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

长7页岩油主要发育夹层型、纹层型和页理型3种类型。其中,夹层型页岩油发现并探明了10亿吨级的庆城大油田,2022年产量达到221万吨,总产量占国内页岩油产量的2/3以上;纹层型页岩油风险勘探获重大突破;页理型页岩油资源潜力巨大,中高成熟度页理型页岩油有多口直井压裂取得突破,中低成熟度页理型页岩油地下原位转化技术获得重要进展。(李士祥整理)

吉木萨尔国家级页岩油示范区进入快速上产阶段

新疆油田吉木萨尔页岩油示范区是我国首个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2022年页岩油产量突破50万吨,标志着示范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进入规模建产、快速上产阶段。

吉木萨尔凹陷陆相页岩油经过十年的理论技术攻关,创建了陆相页岩油差异富集理论及甜点评价技术,形成了长水平段+高强度密切割+二氧化碳前置压裂的立体水平井网开发技术,配套了以“一趟钻”优快钻井和拉链式压裂为核心的大平台工厂化作业技术,创新了无杆泵+电缆投捞式举升等核心技术。(张昀整理)

东部断陷盆地页岩油开发加快推进

大港油田加快推动页岩油勘探评价和效益开发,为我国东部断陷盆地页岩油开发提供了“大港样板”。

大港油田探区内页岩油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沧东凹陷孔二段和歧口凹陷沙三段、沙一段,早在2013年就开始进行陆相页岩油的开发探索。2018年,大港油田在沧东凹陷孔二段页岩油取得水平井开发突破,标志着中国石油在渤海湾盆地率先实现陆相页岩油工业化开发。

近年来,大港油田持续加大页岩油勘探评价力度,页岩油年产量已连续两年突破10万吨,开辟了渤海湾老油田重大资源接替新领域。(张敬潇整理)

延伸阅读

页岩油与致密油有何异同?

页岩油和致密油同属非常规油气资源,在国内外,由于地质条件、工程条件、开发程度等不同,存在很多认识差异。两者均无明显圈闭界限,无自然工业产能,单井往往需要在一定经济条件和技术措施下才可获得工业石油产量,这些技术措施通常包括酸化酸压、多级压裂、水平井、分支井等,属于“人造”油气藏。

页岩油是指成熟烃源岩已生成并滞留在页岩地层中的石油聚集。页岩既是生油岩,又是储集层,石油基本未发生运移,页岩油属于原地滞留油气资源。

致密油是指储集在覆压基质渗透率小于或等于0.1毫达西的致密砂岩、致密碳酸盐岩等储集层中的石油,属于“近源成藏”。(余果林整理)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