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在八面河油田面121-斜8井井场,技术人员根据岩性特点及储层特征,采用针对性的酸液体系及工艺参数,开展颗粒云岩储层新一轮老井复查工作。
地质认识的突破让老油田发现了新油藏,然而如何将其开采出来,同样考验着工程技术人员。
“研究发现,颗粒云岩在八面河油田广泛分布,不同区块的层位、岩性存在差异性,比如海滩区块主要位于5砂组,西区主要位于4砂组。溶蚀试验显示,海滩区的盐酸溶蚀率远小于西区。在复查过程中,需要‘一块一策’针对性地优化工艺措施。”江汉油田工程院清河工程所所长姚金焊介绍,过去他们的酸化工艺主要针对砂岩油藏,目前正在全力攻关颗粒云岩配套工艺。
今年以来,他们先后挑选了不同区块不同层系岩芯开展酸液评价优选试验。目前,已完成160余次室内试验,取得了大量有效的试验数据,为确定不同区块颗粒云岩的酸化增产工艺体系打牢了基础。
“对孔隙性储层,基质酸化是在低于储层破裂压力条件下注入酸液,溶蚀地层矿物,形成酸溶蚀孔洞,提高油气井产量。对天然裂缝发育的储层,基质酸化溶蚀并沟通天然裂缝系统,大幅提高产能。”该所副所长钱勇介绍,“酸液合理选择及酸蚀溶孔形态对酸化效果起到主要作用。”
面22区块作为2024年产建阵地,结合该区块的前期试验数据,科研人员发现,相关层位岩芯盐酸溶蚀率高达90%,结合前期的实际应用效果,决定在该区块采用以盐酸作为主体的酸液体系,同时开展针对性的注入参数优化工作。
“盐酸作为常用无机强酸,成本低、溶蚀力强,并且反应生成物可溶、无沉淀,是基质酸化的首选,同时,通过调整注酸排量可以增加酸液深入地层的距离。”该所作业室主任李靖说。为防止酸化后残酸对井筒及地面管网设备腐蚀,他们在室内优选酸化用缓蚀剂、铁离子稳定剂等添加剂,进一步完善配方,同时,在酸化前期准备时,指派专人严把配液质量关;施工过程中,实时调整施工参数、及时返排残酸,确保施工质量。
“我们还首次应用镍碳化合物抽油泵防止残酸腐蚀,在常规油管内衬一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材,钢制抽油杆上包覆高分子材料,采用物理隔绝模式减少残酸对管杆的腐蚀影响。”该所采油室主任杨文波介绍。
下一步,江汉油田将结合勘探开发工作部署,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一块一策”开展岩石力学试验、复杂岩性酸蚀酸压规律研究、酸液体系优选和综合性能评价,明确不同区块主导增产工艺技术,推动八面河油田颗粒云岩油藏增储上产取得更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