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科技 » 油气勘探 » 正文

5000米高原上的地质科考队

日期:2023-10-08    来源:中国石化报

国际石油网

2023
10/08
10:09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中国石化 油气勘探 石油开发

在无数人心中,铁人王进喜冒着严寒跳进泥浆池的画面是永不磨灭的。在急难险重的紧要关头,一次果敢的行动胜过千万句苍白的言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羌塘盆地科考队秉承王进喜“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作风,连续三年勇闯5000米羌塘高原无人区进行地质科学考察,用实际行动传承铁人精神。

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羌塘盆地科考队队员为观测江爱达日那剖面,赤脚蹚过冰冷刺骨的水沟。韦庆亮 摄

说起青藏高原,很多人心驰神往,又心生恐惧,前者是因为它风景如画、文化独特,后者是因为它高寒缺氧、人烟稀少。对石油工作者而言,还有另一个向往原因,那就是坐落其中的羌塘盆地可能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我为祖国献石油”,石油科研人责无旁贷、义无反顾踏上探寻的征程。

羌塘盆地科考队遇到的第一个拦路虎是路难行。“记得去麦多剖面时,那是2021年野外工作计划中的最后一个剖面任务了,本以为收官之战能顺当些,没想到老天爷‘戏弄’了我们一把。”科考队员庄新兵回忆。

出发前夜,气温骤降,下了雪。高原地区降温快,升温也快。太阳出来后,积雪很快融化,造成路基松软,车辆接连趴窝。遇到陷车情况,队员们虽然并不着慌,但挖车时体力快速消耗,每名队员挖不了十锹,就得换人。为补充体力,他们拿出早已没有热气的土豆,蘸着辣酱送进肚里,有时还得拿出氧气瓶吸两口。

幸运的是,那天夜幕降临前,他们赶到了剖面点,还找到一处没有窗户的废弃屋舍作为临时避风港,可以席地而睡,而不必蜷缩在狭小的车里。那晚,又下了雪,北风呼啸。

羌塘盆地科考队遇到的第二个拦路虎是过水寒。那是在江爱达日那剖面。“从我们的野外营地开车去这个剖面也就半个多钟头,但是观测点在山上,需要徒步爬一段路,由于积水较深,已两次无功而返了。”讲起这个剖面,科考队员马泽良记忆犹新。

该剖面山脚海拔5000米,目标层段海拔5300米。从沟口到观测点,队员们一路沿着沟谷前进,闯过了“三重门”。一重门是一段长50米高5米的山丘,滚石很多。二重门是一段长100米高10米的山丘,山石松垮,道路崎岖,队员们每走一段都气喘吁吁,不一会儿便大汗淋漓。差不多走了两个小时,终于来到三重门“冰雪水门”,它长150米高20米,融化的雪水伴着薄冰冲泻而下,让人不寒而栗。

没有丝毫犹豫,队员们毅然脱下鞋袜,背上随身物品,将鞋挂在脖子上,下水过沟。蹚水时间约三分钟,前半分钟冰水刺骨,后两分半钟全无知觉。之后他们才发现,锋利的岩石在脚上留下了一处处划痕。

在科考的日子里,队员们要时刻面对睡不好觉、食之无味、半月无浴等日常,以及气温骤变、连续陷车、无功而返等考验。面对种种挑战,羌塘盆地科考队发扬铁人精神,迎难而上,全力完成既定科考目标任务。

“三年三上羌塘,很有一种大庆石油会战时的热血,还夹杂着红军长征时蜿蜒迂回的曲折,更有一种攀登珠峰时的无畏。这段经历是永不磨灭的。”马泽良动情地说。三年中,羌塘盆地科考队在羌塘高原驱车10万公里,采集的实验样品重达两吨,形成的成果资料百余份,为该地区油气勘探部署打下了坚实基础。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