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能源碳酸盐岩油气重点实验室里,设备屏幕上持续显示着模拟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和流体相互反应过程反应釜中的温度压力变化。屏幕前的丁茜需要紧盯屏幕:“压力的变动意味着反应的变化,可以从中发现流体渗透岩石孔隙的蛛丝马迹。”
全世界50%以上的石油和天然气储存于碳酸盐岩中,如普光、元坝、塔河、顺北等油气田。但是,由于碳酸盐岩油气藏类型多、特征各异,尤其是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的形成演化更具有复杂性,面临一系列基础理论和技术难题。
丁茜和所在团队依托国家重大专项,探索以“实验模拟+数值模拟”的双融合创新技术开展难点攻关,十年磨一剑,终于发现了深部碳酸盐岩的溶蚀窗效应,科学论证了万米深处仍有优质储层,揭示了一系列基于实例的流体、岩石相互作用背后的机理。
接过前辈的接力棒,丁茜和所在团队将从实验研究走向应用验证,努力形成以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溶蚀、沉淀机理为核心的理论、技术、软件和产品等成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