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科技 » 石油技术动态 » 正文

中石油各大油田新技术清单!(1-2月)

日期:2024-03-11    来源:立方石油

国际石油网

2024
03/11
08:43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中国石油 石油技术 油田开发

随着春风的吹拂,大地苏醒,中石油的油田也迎来了技术革新的春天。1-2月期间,中石油各大油田纷纷推出新技术,以科技之力,赋能传统石油工业,不仅提升了油田的开发效率,也为我国石油工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今天就来盘点一下中石油各大油田在1-2月期间推出的新技术清单!

降本增效 大庆葡萄花油田纳米技术治理结蜡井

截至1月14日,大庆葡萄花油田应用新型纳米固体防蜡器1年多来,已治理结蜡井19口,平均单井清蜡周期由83天延长到292天,年平均减少热洗64井次,节约成本25.4万元。

纳米固体防蜡器是一种新型长效防蜡装置,由内层纳米固体防蜡剂和外层缓释渗透膜组成。它安装在油井抽油泵的下端。当油井生产时,油流通过防蜡器后,纳米固体防蜡剂会在油流的冲刷和缓释渗透膜控制下缓慢溶解释放出有效成分。纳米固体防蜡剂的主要成分是有机改性纳米蒙脱土,是一种特殊的纳米材料。它能够在纳米层面上抑制蜡晶生长和聚集,降低原油的析蜡点,改善原油的低温流动性,实现防蜡清蜡。试验室条件下,纳米固体防蜡剂可降低原油凝固点5摄氏度至15摄氏度,有效期长达540天。

7N250-308井是较早应用纳米固体防蜡器进行治理的结蜡井。应用前,这口井的平均清蜡周期仅90天;应用后,这口井已平稳运行了300多天,目前纳米固体防蜡装置依然有效。由于治理后的原油流动性增强,这口井的产量潜力也得到释放,日产油量由应用前的0.8吨上升至目前的2吨。

纳米固体防蜡器不仅对结蜡井有良好的治理效果,而且通过调整防蜡剂配方,还可用于治理因胶质、沥青质含量高导致堵塞的油井,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新疆油田率先构建碳MRV技术体系

1月20日,经过两年的推动建设,新疆油田已构建起碳MRV技术体系,碳减排量核算标准填补了行业空白,推动了碳统计监测体系的规范化、科学化。

MRV技术体系包括监测、报告、核查3个组成部分。新疆油田实验检测研究院先后攻克了“缺数据、缺仪器、缺方法”三大难关,建立了天然气场站激光甲烷监测、固定顶罐呼吸气监测、涡度相关通量监测、二氧化碳注入与采出检测4类油气田碳排放源监测技术,为油气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强度提供了可量化、可核证的技术手段。

新疆油田实验检测研究院科研人员深入现场,从能耗、设备、计量表具、化验报告、产量等信息数据中,提出一套碳核算数据质量控制方法,构建了油田碳核查体系,新疆油田实现了碳监测、报告、核查(MRV)技术体系“零”的突破。

2023年,实验检测研究院积极拓展碳审计业务,做好各类排放源数据的溯源、交叉核对、质量评估,精准刻画并首次建立了3类典型油气生产过程碳排放源谱。结合稀油、稠油、天然气生产实际,开展本地化核算标准研究,制定油田厂(处)级单位碳排放量核算技术规范;牵头制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个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项目碳减排量核算地方标准。经过两年努力,形成《二氧化碳驱油藏采出气二氧化碳含量测定气相色谱法》等6项标准草案,涵盖碳监测、碳核算、碳评价3个领域。

东方物探研究院一体化技术助力页岩气产能提升

1月26日,东方物探研究院地质研究中心发布消息,东方物探充分发挥一体化技术优势,创建了针对页岩气“四个好”的地震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支撑方案,实现了地震在“地质+工程”产能建设全生命周期的应用,提高了页岩气单井产能,实现效益开发。

地震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萌芽于“十二五”期间川南页岩气地震业务,在“十三五”基础研究及现场实践中持续发展,在“十四五”非常规业务的全面发展中不断拓展,形成了甜点评价方法,研发并推广地震地质导向软件,发展了裂缝建模技术,申报了集团科研课题。

地质研究中心浙江研究分中心利用地震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支撑了页岩气勘探开发方案实施,全面推进页岩气勘探开发。针对“选好区”,应用甜点预测及综合评价技术,落实浙江探区页岩气I类甜点面积近2000平方公里;针对“定好井”,利用高效水平井部署技术,支撑昭通和大安区块页岩气水平井部署优化800余口;针对“打好井”,利用地震地质导向技术,通过地震地质逐点引导钻进靶体目标,水平井箱体钻遇率保持在90%以上。通过静态和动态调整,有效推进页岩气产能建设和效益开发。

地震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是页岩气勘探评价开发的重要方法,也是物探参与油田开发、油藏评价的重要途径。2023年以来,研究院地质研究中心为加快地震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发展,成立专项技术攻关组,将非常规油气藏地震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系列进一步明确为探索创新技术,持续加大攻关力度。

据专家介绍,地震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发展方向是地震向工程领域的延伸。近两年,水平井地震地质导向研发应用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一体化技术,深化了页岩储层非均质性评价,提高了储层参数预测精度。

此外,一体化技术继续拓展地震向压裂工程领域的延伸,初步形成了水平井压裂地震支持技术。截至目前,地质研究中心运用地震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对水平井压裂地震进行技术支持,已经对8个平台30口井进行压前设计支撑,初步实现了地震研究成果向压裂工程的延伸,为页岩气增储上产提供了更有力的技术支撑。

东方物探“两宽一高”科技成果通过行业鉴定

1月29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召开的科技成果鉴定会上由东方物探公司完成的“陆上宽频宽方位高密度地震勘探关键技术与装备”(简称“两宽一高”)科技成果通过行业鉴定。

东方物探公司历经15年持续攻关与应用,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陆上“两宽一高”地震勘探关键技术与装备。该成果在国内外进行了大规模应用,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国际市场获得多项物探高端大单,大幅提升了我国物探行业国际核心竞争力。

专家鉴定委员会对“两宽一高”科技成果的创新性、先进性和技术成熟程度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该成果针对陆上地震勘探复杂目标的科学有效观测和宽频激发、高密度地震数据采集、油气目标精准成像和有效识别三大科学技术难题,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863计划”,创新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陆上宽频宽方位高密度地震勘探关键技术与装备,引领了全球陆上地震勘探技术发展方向,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冀东油田首次实施浅层小砂体增能吞吐

截至2月5日,冀东油田南堡11-北3-斜308井采用增能吞吐措施后,已运行1个多月,阶段增油达到251吨。目前,这口井生产稳定,标志着冀东油田首次实施浅层增能吞吐取得较好增产效果。

南堡11-北3-斜308井位于构造高部位,属于稠油油藏,采出程度低,地层能量低,导致供液不足。技术人员分析这口井的油藏特征,针对小规模砂体,基于“地震宏观趋势引导,井点微相精确控制,不同砂体区别对待,重点砂体精细刻画”的思路,采用井震藏多信息融合,精细刻画小规模砂体展布,最终确定开展增能吞吐措施。

增能吞吐是通过注入其他介质恢复地层能量,增能后通过二氧化碳置换剩余油,从而达到增油的目的。技术人员结合同类油藏实施经验,优选注入介质,鉴于氮气具备良好的膨胀性、驱油时弹性能量大,可为地层补充能量、控制边底水推进,于是采用氮气补充地层能量。

二氧化碳吞吐是当前冀东油田南堡作业区浅层特高含水油藏控水稳油主体开发方式。为进一步发展完善二氧化碳吞吐技术,冀东油田积极拓展应用空间,探索不同介质复合二氧化碳吞吐,持续研究二氧化碳迭代技术,为浅层油藏稳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新疆油田智能压裂设计迈出关键一步

2月7日,新疆油田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监理公司)压裂数智化研发团队应用147口页岩油水平井地质工程及生产数据进行了室内测试,顺利通过压裂参数智能优化程序。这表明,人工智能算法已成功应用于现场压裂数据分析,标志着新疆油田在智能压裂设计项目上迈出关键一步。这也是国内首次将人工智能与压裂现场数据实现有机结合。

据了解,目前国内人工智能在压裂方面的应用多数仍处于研究阶段,现场应用的较少。大数据模型如何建立,目标函数如何确定,机器学习模型如何优化迭代,参数如何自动寻优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都需要研究人员逐一破解。

“我们通过收集分析2012年以来上千口水平井的25万条数据,建立了多参数产量智能预测模型,实现了人工智能算法与现场压裂数据的有机结合。目前,预测模型拟合精度达90%以上,盲测精度达到83%以上。”工程技术研究院(监理公司)RDC智能压裂项目组负责人何小东说,“这表明,以后的压裂设计参数可实现智能匹配。这可以使压裂效果达到最佳并获得最优产量。”

2022年,RDC智能压裂项目组联合李根生院士工作站,共同启动智能压裂设计项目。经过两年的艰难摸索,2024年初,智能压裂研发团队在完全消化“基于数据驱动的压裂设计参数优化”项目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集成了十余种人工智能算法模型,自主掌握了多种机器学习智能算法模型及程序化应用,破解了地质工程参数和产量数据内在关联的技术瓶颈。

将人工智能算法与压裂现场数据有机结合只是智能压裂设计迈出的第一步。这个项目组还将继续深入研究,收集更多的地质工程参数,持续提升智能压裂设计模型精度,集成在RDC一体化平台,并尽快应用于现场试验。

华北油田首台钠离子电池储能装备投运

2月17日,华北油田首台100千瓦时钠离子电池储能装备在京25-6井储能微网完成控制试验并正式投运。

2023年11月中旬至今,100千瓦时钠离子电池储能装备顺利通过了廊坊地区零下18摄氏度的低温考验,累计向油井供电7000余千瓦时。其中,光伏发电5000余千瓦时,使用谷电2000余千瓦时。试验过程中,该储能装置通过光伏发电与电网谷电切换,达到“新能源绿电最大消纳”以及“电网电力成本最小化”的目的。

“该电池储能装备不仅是华北油田首台钠离子电池组,同时也是目前国内第一个投入使用的钠离子电池组。”华北油田采油四厂新能源发展部主任黄文涛说,“其成功投运,实现了可移动、橇装式钠离子电池储能装备在油田场景下的应用。”

钠离子电池具有耐低温、耐大电流冲击等优点,适合油田所处的地理和气候环境,能成功解决之前锂离子电池低温衰减大、成本高的难题,可以为油田公司推进节能减排和“双碳”战略提供强大可靠的技术支撑。

除先进的电池技术外,该台储能装备还能解决宽电压范围逆变、高频率负载功率跟踪、宽电压范围电池均衡、预测式能量管理等核心技术难题。

此次试验达到了深化和掌握分布式智能电网“源、网、荷、储”中的储能微网控制技术目的。下一步,华北油田将通过接入分布式智能电网管控平台,真正实现对智能电网的动态调整控制。

吉林油田新型有机硼交联剂成功应用

2月18日,吉林油田自主研发的新型有机硼交联剂在2口井成功应用。与以往应用的交联剂相比,效果相同,而成本下降40%。

有机硼交联剂是吉林油田胍胶压裂液体系中用量最大的关键助剂,单项费用占胍胶压裂液成本的15%左右。为实现提质增效,吉林油田成立了关键助剂创新研发小组。在研究过程中,科研人员发现有机硼交联剂体系中使用的一种关键组分用量大、成本高,具备进一步优化的潜力。科研人员从压裂液的交联机理出发,剖析现有体系中每种材料的作用,优选成本较低、性能相当的关键材料进行替代,并优化每种材料的用量配比,形成了新型有机硼交联剂。

经过多次中试生产与室内评价,科研人员最终确定了该配方体系。室内评价实验表明,新型交联剂体系与在用的速溶胍胶压裂液交联后挑挂性能较好,在80摄氏度、170倒秒下剪切1小时黏度可达200毫帕·秒以上。1月初开始,该配方体系技术进行现场试验并取得较好效果。新型交联剂推广应用后,预计年可降低成本112万元,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华北油田采油四厂“降水+补能”挤出剩余油

华北油田采油四厂积极探索在不同类型油藏应用三次采油技术,截至2月19日,两年多来已实施调驱、注减氧空气驱作业35井次,平均增油6700余吨,自然递减率减缓2.5个百分点。

老油田的“双高”特性使常规水驱的效果就像是“清水洗油盘子——洗不净”。常规水驱已无法满足高质量开发的要求,需要利用三次采油技术将地下剩余油开采出来。采油四厂通过“降水+补能”的方式,挤出地层剩余油。对于平面注采矛盾突出的主力水驱砂岩油藏开展调驱,达到“降水”的目的。泉42断块属于高凝油藏,含水上升速度快。技术人员利用纳米微球具有注入性好、爬坡压力小的优势,优选该断块注采矛盾突出的11个井组系统调驱,调驱后断块日产油上升至105吨,产量大幅增长。在低采油速度的潜山灰岩油藏和低渗砂岩油藏实施减氧空气驱,达到“补能”的效果。技术人员利用减氧空气驱补能、提高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的优势,在底水锥进严重的京30潜山灰岩油藏实施,措施后阶段增油达500余吨,激发了油藏的新活力。

在调驱、注气等三次采油过程中,技术人员定期现场取样分析,严格把控配液质量,及时制定技术对策,从源头把控驱油效果。同时,实时跟踪注采井动态变化,及时调整生产参数,保障了技术实施效果。

冀东油田中浅煤层气井场首用多元微电网智能集控

2月20日,由冀东油田机械公司自主研发的多元微电网智能集控系统在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韩城分公司薛-P02平台投产成功。这是该系统首次应用于中浅煤层气井场,也是公司以EPC方式为用户打造绿色智能井场的新突破。

据悉,韩城分公司的煤层气井多采用游梁式抽油机排水采气,气井中后期受气井压力小、产液量低等影响,导致气田综合能耗较高、生产运行效率和标准化管理水平低。韩城区块煤层气井场多为农电接入,稳定性较差,缺乏综合能源管控技术手段,需要一种适用于煤层气井场用电规律的光伏新能源清洁替代技术。薛-P02平台是探索煤层气井场清洁替代供能新模式在煤层气开发应用中可行性的重要尝试。

平台共铺设48块双面光伏板,布局整齐,管理、运行和检修吹扫方便,光伏装机容量为26.4千瓦,并配有一台40.9千瓦时的储能电池柜储能,结合储能单元,通过多元微电网智能集控系统统筹控制,以实现“源网荷储”清洁替代供电模式。

该系统能够精确调控输配电参数,统一控制井场平台内抽油机电机的重载、轻载交错运行,实现集群内抽油机电能的互馈再利用,且具有数据采集、远程监控、远程巡检、产品计量、故障诊断等性能优势。冀东油田积极响应国家“双碳”能源战略目标,落实集团公司“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总体部署,在中浅煤层气进行的多元微电网智能集控系统推广应用,推进了“源网荷储”清洁替代供电模式的研究与落地。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