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能源领域合作,通过优势互补,加快能源产业融合发展,加速提升能源供应保障能力,构建能源安全共同体。”
“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增长近30%。”
“海洋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围绕主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力度,用科技赋能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
3月8日,一则消息从珠江口盆地传到北京友谊宾馆,这里是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环境资源界委员的驻地:中国海油发现我国首个深水深层油田——开平南油田,探明油气地质储量1.02亿吨油当量,是我国在深水领域自主发现的最大油田。
这也与委员们正在交流的“能源资源安全保障与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话题高度相关。
2024年全国两会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国能源发展仍面临需求压力巨大、供给制约较多、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艰巨等一系列挑战。应对这些挑战,出路就是大力发展新能源。要统筹好新能源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坚持规划先行、加强顶层设计、搞好统筹兼顾,注意处理好新能源与传统能源、全局与局部、政府与市场、能源开发和节约利用等关系。
“油气安全稳定供应在相当长时间内仍是中国能源安全的‘重中之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油党组书记、董事长汪东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受地缘冲突频发、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能源绿色转型步伐加快等因素影响,国际能源供需平衡、能源资源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受到影响,能源格局正在深刻重塑。“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成为各国能源政策的首要目标,煤炭和油气等化石能源的‘基础兜底’作用短期内难以改变。”
“能源”“新能源”是近年全国两会的热门话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加大油气、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力度。汪东进说:“能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源泉,在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繁荣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作用。”
当前,“稳油增气”仍是保障能源安全的重点,海上油气和非常规油气则是国内油气增储上产的主要来源。过去五年,中国海油国内海上原油增产量占全国总增量比例超过60%,为我国原油产量重上2亿吨并保持稳产作出积极贡献。大力实施增储上产攻坚工程,全力推动油气资源供给保障中心建设,中国海油始终坚决扛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助力国民经济稳增长的重大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时强调,广大环境资源界委员要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上作出新贡献。要守牢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底线,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础。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扎实推动新能源与油气生产融合发展,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能源安全保障,是油气公司义不容辞的责任。“油气公司是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安全保障主体’,也是‘绿色转型桥梁’。”汪东进指出,天然气是化石能源中相对清洁低碳的能源,是通向碳中和的重要“桥梁能源”,应持续强化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国内油气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中国海油国内天然气产量累计超1100亿立方米,其中2023年产量较2019年增长超60%。
“同时,油气公司在海洋工程技术、碳捕集、管输及封存技术以及氢基燃料生产技术等方面具备一定比较优势,也是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支撑力量。”国内首个“双百”深远海浮式风电示范项目“海油观澜号”并网投产,我国海上首个百万吨级CCS(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示范项目——恩平15-1二氧化碳封存项目成功投用,中国海油坚持把培育绿色低碳产业作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力度。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绿色低碳转型需要传统能源与新能源一起发力。
作为国内最大原油生产基地,2023年,渤海油田广泛开展高性能钻井液新工艺新技术应用、攻坚火炬气排放治理、加快推进岸电工程建设、推动光伏项目顺利并网发电等重点降碳工程,达到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固碳目标,“实现了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全国人大代表、有限天津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阎洪涛表示,下一步将推动油田动力系统绿色变革,全面深化在产油田节能减排,积极推进新建油田源头节能降碳,持续加强海洋环境治理,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能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要根据绿色低碳发展的需求,扩大绿色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国人大代表、有限海南分公司陵水-崖城作业公司资深工程师雷亚飞说,“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目前国家仍然大量依赖进口的石油天然气。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和供给保障力度,始终是我们的使命。”
统筹能源安全与能源转型,中国海油步履不停、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