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和技术创新的道路从来都是崎岖坎坷,每一份光鲜成功的背后是无数次的推敲、无数次的论证、无数次的试验,无数次的熬灯夜战和无数人的汗水浇灌。新疆油田人跨出的每一步都是坚实的,每一步都铿锵有力,每一步都是通往更加高效的油田开发之路。
实验检测研究院:
稠油微生物复合冷采技术
近两年来,实验检测研究院积极探索微生物复合冷采技术在准噶尔盆地多类型稠油油藏的适应性。通过对油藏温压系统、物性特征、原油类型、生物群落结构等进行分析,根据标准筛选了六东区克下组普通稠油油藏、红浅一井区特稠油油藏、吉003井区梧桐沟组超稠油油藏开展稠油复合冷采技术攻关。截止2023年底,该技术已经实现在55摄氏度下稠油黏度由9432mPa.s降到838.4mPa.s,纯菌的降黏率达91.1%,突破了稠油冷采的黏度界限,经过实验,微生物复合驱油体系提高驱油效率的同时扩大了波及体积,综合降黏率大于99.4%,室内综合提高采收率大于15%。在现场实施方案编制方面,实验院科研人员攻关了微生物吞吐引效和微生物复合驱两种注入工艺,以“稠化段塞+前置液+高低浓度交替注入+顶替液”的组合方式,在封堵高渗通道,预防水窜的同时,快速激活并作用原油,保证油藏压力,从而提高采收率,延长油藏的“寿命”。
下一步,实验检测研究院将深化稠油微生物复合冷采技术,实现稠油效益开发技术的更新迭代,为新疆油田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电力公司(新能源项目部):
“抗晃电”技术
近日,在油田抽油机生产现场,电力公司(新能源项目部)牵头实施的“抗晃电”技术验证工作正在调试。根据油田配网中心负责人张庆国介绍,“抗晃电”技术可以抵抗电网短时“闪停”波动的影响,该技术不改动原有控制回路,能有效躲过“瞬时”停电影响,确保抽油机连续稳定运行。
一直以来,电网波动成为影响油田电网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据统计,在电网跳闸事件中,有60%左右属于瞬时停电,许多负载,如电机、泵等设备,受到晃电、停电的困扰,影响生产安全。电力公司作为油田电力供应的专业保障单位,主动联系各采油厂充分讨论交流,集思广益,决定在油田范围内首次应用“抗晃电交流接触器”来增强保供能力。
目前已在抽油机控制柜安装3批次抗晃电交流接触器,试验取得良好成效,为下一步油田抽油机抗晃电全场景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工程技术研究院:
光伏直驱智能间抽随动控制技术
为挖掘边探井生产潜力,提高开发效益,自2022年起,工程技术研究院(监理公司)和相关采油厂周密部署、精心谋划,提出了“智能间抽”与“离网式光伏发电”融合应用的技术方向,共同制定了试验方案。创新形成基于间抽控制、光伏发电功率、电机启动功率阈值、蓄电量等多目标协同的光伏直驱与智能间抽一体化随动控制技术,综合考虑间抽制度、光照强度、电机功率等因素的低成本光伏系统设计方法以及光伏供电智能故障诊断及数据远程分析技术。整体光电利用率提高20%,与柴油机发电机+抽油机生产相比节能22.9%;与目前设计方法相比光伏总容量需求降低2/3以上,投资成本降低60%以上。
该项“光伏直驱智能间抽随动控制技术”,解决了过往采用柴油机发电机+抽油机的模式生产,存在碳排放量大、用电成本高、管理难度大等问题,实现零碳采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