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企业 » 石油相关企业要闻 » 正文

大老爷府油田推进效益稳产工程的调查——质效双增,靠什么?

日期:2024-05-10    来源:吉林油田

国际石油网

2024
05/10
08:49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吉林油田 大老爷府油田 原油产量

今年一季度,大老爷府油田原油产量超计划89吨,在无新井投产情况下,该油田已实现连续9年稳产;原油桶当量完全成本、原油桶当量运行费“双降”,呈现质效双增态势,为吉林油田松南老区效益稳产作出了积极贡献。

那么,实现这样的质效双增,靠什么?

记者深入大老爷府油田所在的松原采气厂调查采访,寻找到了答案。

靠人员增效:一个萝卜一个坑

 打赢提质增效攻坚战,关键在“人”。
2016年,作为全油田“油公司”改革试点区块,吉林油田大老爷府油田锐意推进生产经营模式改革,用工总数由565人减到252人,并交出了单井日产增幅18%、桶油成本降幅51%的成绩单。
而如何保持这样的成绩,是摆在松原采气厂历届班子面前的重要课题。
近两年来,伴随着老区效益开发难、生产系统老化快、用工成本高等矛盾和问题不断涌现,大老爷府油田提质增效工作也不断迎来新挑战。直面这一严峻形势,松原采气厂牢牢抓住“人”这个根本因素,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始终以目标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凝聚全员思想共识,靠“人”实现增效。

靠“转”增效

思路一转天地宽。结合各岗位工作实际,松原采气厂党政班子抓住大老爷府油田产量、成本等关键指标,强化顶层设计,通过专题研讨、座谈交流、现场调研等多种形式,引导作业区员工积极转变观念,不断提升效益发展意识。其中,针对大老爷府油田油气产量、电量、自用气量等考核指标,倒排运行节点,逐级划分管控责任,突出正向激励作用,确保部门、作业区、班组各层级均肩扛责任、心装效益,层层落实落细落到位,大大增强了作业区员工提质增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凝聚了真正想创效、真正去创效的整体合力。

靠“减”增效

结合油气生产业务实际,继续实施人力资源改革,不断优化人员结构,精简机构设置,实现减员增效。进一步规范管理模块,让“业务对口”管理,确保“直线”到底,实现班组与站队业务大融合。其中,将油水测试班、捞油班划归测试队统一管理,累计减员17人,且确保了油气水测调试融合推进。打破承包管理单元,实行大承包、大巡检制度,实现了采油巡井班组业务大整合。取消原来个人承包井组模式,将所有巡检采油工“收回”统一管理,按区域巡检,实现优化减员6人。今年一季度,大老爷府作业区通过融合、整合、合并、精减“四步走”,累计优化、调整员工52人,占近年来员工总数的38.8%,实现了“一个萝卜顶一个坑”,无任何富余人员,全年预计可节约人工运行成本近1000万元。

靠管理降耗:全员全过程无死角

管理永恒,关键在坚持。
大老爷府油田已开发了近30年,生产运行系统效率低、效益低等问题不断凸显。针对这一严峻形势,近两年来,松原采气厂在无产能建设新井的前提下,累计制定实施节电、节气等管理措施几十项,全力向管理过程要效益。

日常管理跟得上

厂主管领导将大老爷府油田生产过程管控作为重中之重,随时深入一线调研指导;机关部门办公前移,轮流驻扎前线协调帮助基层解决问题;大老爷府作业区打破常规,全员全过程管控无死角。安全是最大效益,作业区干部分片包干,管生产更管安全,带动员工不断强化现场生产安全管控,加大隐患排查力度,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确保了生产效率和效益“双提”。截至3月末,大老爷府油田生产运行平稳,油井经济免修期620天,较任务指标延长了92天。同时,细化绿电基础管理,现场设置专人监管,加大绿电使用量实现降本。大老爷府油田光伏发电投入使用仅6个月,平均每天较去年多用光伏绿电1265.7千瓦时,实现了以低电价降低用电成本。

重点措施跟得紧

针对生产井高产液、高含水实际,坚持躲峰填谷开井,优化资料录取周期,不断扩大间抽规模,实现节能创效。截至今年一季度,大老爷府油田间抽井210口,占全部油井的71.4%,较2022年增加了125口,目前日节电可达2700千瓦时。建立“停抽前、开抽后”电参充满比对机制,坚决做到规模间抽不影响产量。同时,厂内成立专班,工艺所和数据监控中心协同管理,及时跟踪评价,逐步形成了流压合理、供采平衡的全系统经济间抽运行体系。其中,在寒冷的冬季,通过井口保温调整、间抽井井距摸查等多措并举,彻底解决了高产液井冬季冷输回压普遍升高矛盾。去年冬天,30口轻微冻堵间抽井累节电5.2万千瓦时。

靠技术提质:向极限温度挑战

打造独有优势,关键在技术。
近两年来,松原采气厂在精细、精益化管理程度不断提高,节约创效空间越来越小情况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结合“两化”转型、工艺改造等重点,进一步加大技术措施摸索实践力度,全力靠科技创新增强提质增效能力和水平。

拓展物联网技术

大老爷府油田自2016年整装应用物联网技术以来,始终在保持和完善这一技术优势,持续深化物联网电参应用,靠“拓展”实现创效,从而使机采作业各项指标均稳中有升,正面效果逐步凸显,运行费用有效控制。其中,转变洗井模式,由周期洗井向精准洗井转变,通过电参曲线监测,精准治理高能耗井,精准有效洗井;通过与数智技术公司开展深度合作,将人工经验成功转化为计算机语言,实现不正常井首次智能报警,异常工况可快速诊出,每日可减少人工巡图900张,故障发现准确率达96.5%。

实施技术改造

大胆创新,持续优化实施从单井到井组、到泵站、到联合站的全流程冷输工艺改造,向极限温度发起挑战,彻底改变了原来采用站内油气分离再加热外输的传统生产方式,年可平均节气16万立方米。坚持应用低成本“十防”工艺技术,针对作业生产偏磨情况,采用扶正块和应用聚乙烯内衬管结合的技改办法,同时应用KHY级超强度防腐杆,大大降低了腐磨影响,提高了生产质量和效益。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