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企业 » 石油相关企业要闻 » 正文

吉林油田二氧化碳驱小井距提高采收率纪实:“碳”动力增能提产

日期:2024-05-23    来源:吉林油田

国际石油网

2024
05/23
09:06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吉林油田 二氧化碳驱小井距 黑79北小井距 CCUS试验

“碳”动力增能提产

——吉林油田二氧化碳驱小井距提高采收率纪实

5月8日,吉林油田二氧化碳驱小井距全生命周期试验区已持续注气12年,累计注入二氧化碳43万吨,目前产量较水驱递减提高6倍以上,其中核心评价区阶段提高采出程度25.7%,最终采收率可达57%。黑79北小井距证实了二氧化碳驱可以大幅度提高采收率,为集团公司CCUS试验提供了有力支撑。

变废为宝

二氧化碳入地驱油

吉林油田是典型的“三低”油田,资源禀赋不佳,传统的水驱方式不能满足效益开发需要。2005年,吉林油田长岭地区发现高含二氧化碳气藏,为清洁环保开发,必须解决伴生二氧化碳气的去向问题,这也为经济有效地实施二氧化碳驱提供了可能。2008年,吉林油田在黑59区块开展原始油藏二氧化碳驱先导试验,验证特低渗原始油藏提高开发效果潜力,试验二氧化碳驱油技术,高峰期日产油较水驱提高69%。

结合吉林油田储层实际,为了尽快认识陆相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驱全过程开发规律和特点,以支持工业化应用,经反复论证得出,黑79北小井距区块地质条件和开发特征对比同类油藏更具有代表性。主要表现为,该区块采出程度较高,可很好的验证二氧化碳驱、水驱后期提高采收率程度;油藏类型属于典型的低孔隙度、低渗透率,且能够形成混相的区块;区块井网类型为反九点常规井网,适合调整为探索二氧化碳驱开发的井网;黑79北小井距试验区与黑79液相注入站较近,地理条件优越,建设更加容易。

2010年,吉林油田在黑79区块南开展中高采出程度二氧化碳驱先导试验,利用长岭气田分离二氧化碳管道输送液相注入,高峰期日产油较水驱提高33%,先导试验明确了吉林油田二氧化碳驱技术可行。

摸着石头过河成功

见招拆招提产增效

成功没有一蹴而就。2012年,吉林油田开始对黑79北小井距试验区注气,由于没有成熟经验可借鉴,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开发过程中遇到很多水驱未曾遇到的难题。吉林油田科研人员见招拆招,逐一攻克。

面对管线腐蚀问题,通过对腐蚀速率的系统研究,模拟不同工况下的挂片测试,自主研究低成本防腐药剂,并形成了一系列研究体系。面对气液同出造成的生产难度大问题,通过加强注采关系的研究,在注入端一井一策,根据岩性试验和气窜通道的研究成果,依据渗透率极差制定合理的水气段塞,有效控制气窜发生;在采油端井口安装控套阀,试验采用气液分输方式,使套管集气后单走管线,油管集液后单独管线回间,并在间-站建立气液分输装置,提高生产时率。

经过不断试错纠错,黑79北小井距试验区共经历三个阶段。一是快速连续注气阶段。连续6个月注气后,地层压力快速上升,采油端见气特征明显,日产液、油上升,呈现水驱开发特征。二是水气交替阶段。伴随着油井产出气量上升,二氧化碳含量也随之上升,气窜现象明显。吉林油田通过开展二氧化碳周期循环注入,动用程度显著增加,产液量、产油量持续上升,油井产出气量稳定,并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三是综合调控阶段。通过开展油藏+控套工艺组合调控,注入端精细调控,采出端周期采油,扩大波及体积,呈现中心区向外围扩大见效特征,产油量上升、含水大幅度下降。

一石激起千层浪

二氧化碳驱蓬勃发展

两年时间里,黑79北小井距试验区开发特征显著,定型了二氧化碳驱油提高采收率、气液分输等很多相关CCUS技术,是陆相沉积油藏注入二氧化碳驱取得较好效果的典范。最初,黑79北小井距共10口注气井,27口采油井,随着技术手段愈发成熟,为加快实施进程,2012年,吉林油田采取加密调整,形成反七点井网,一次性完钻新井16口,其中注入井8口、采油井8口,采收率大幅提升。

黑79北小井距试验基本走完了二氧化碳驱全生命周期,核心评价区阶段提高采出程度25.7%,预测采收率57%以上,明确了陆相高含水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混相驱全过程的开发规律,形成了吉林油田CCUS工程保障技术系列,实现了伴生气“零排放”,示范了CCUS全流程,具备了工业化应用能力。

在成熟经验技术的加持下,吉林油田乘胜追击,于2014年推广黑46、黑125区块,2022年推广新区黑72CCUS“二三结合”示范工程,并规划了大情字井百万吨方案。力争在国内率先建成百万吨二氧化碳埋存和百万吨驱油产量的“双百”示范区,2030年前后产油140万吨,年注入二氧化碳500万吨以上,为集团公司绿色低碳发展贡献“吉林方案”。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