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企业 » 石油相关企业要闻 » 正文

吉林油田加快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纪略

日期:2024-06-03    来源:中国石油报  作者:王珊珊

国际石油网

2024
06/03
10:01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吉林油田 新质生产力 油气新能源

5月29日,初夏时节,吉林油田15万千瓦自消纳风电项目的18台风机、8万余块光伏板捕“风”追“光”,向各个采油区输送电能;在建的昂格55万千瓦风电项目,其中75台风机静待投产。

作为传统油气田企业,吉林油田认识到,实现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必须高效利用新质生产力,提升企业内部资源利用率,促进油气与新能源业务深度融合,以产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升级步伐。

突破传统观念

加快“绿电”发展

当前,面对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国内传统油气企业积极转型升级。预计到2035年,国内发电总装机将突破63亿千瓦,可再生能源占比77%。对于处于转型期的吉林油田而言,这是绝佳的契机。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突破原有的陈旧观念,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吉林油田新能源公司经理彭军说。

2023年,吉林油田利用风光资源,在中国石油范围内率先启动了15万千瓦风光发电项目,充分发挥自身电网及消纳优势,全面推进吉林绿色协同发展示范基地建设。今年年初以来,启动了15万千瓦自消纳项目增容和新建产能绿电配套工程,计划在新木、乾安、大情字等地区新增5万千瓦风光互补发电项目,形成局部自消纳微电网。这些项目建成后,年上网电量可增加超过1万千瓦时,“绿电”占比将由24%提高到32%。

这是吉林油田加速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前期成熟经验的基础上,吉林油田大力推进风光发电规模开发,提升清洁能源发电能力。

今年年初以来,昂格55万千瓦风电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作为中国石油单体规模最大的集中风电项目,昂格55万千瓦风电项目建成投运后,可实现吉林油田第一批“绿电”规模外输创效。同时,吉林油田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拓展外输风光发电规模,尽快启动风电气电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形成大型绿色循环经济体。

彭军说:“为了不断扩大新能源产业利用率,吉林油田积极延伸产业链,通过内生式增长与外延式发展,提高‘绿电’利用率,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

坚持创新驱动

增强创效能力

创新驱动是引领发展的核心动力。作为传统油气田企业,吉林油田发展风光发电业务,是对原有生产力的突破,必须尽快组织新的生产关系来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2022年年底,吉林油田将原有供电公司重新整合为新能源公司,由负责吉林油田传统供电检修运维,转变成以风光发电业务为主体,持续推进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逐步向“源网荷储”一体化迈进的新能源综合性企业。

智能监测,提高检修精准性。吉林油田创新生产运行管理方式,推行“诊断性电网检修”模式,建立电力设施在线监测系统,推广无人机巡线,定期组织电网状态会诊和缺陷分级评价,提高设备检修精准性,真正起到消除设备缺陷的作用,实现油气新能源“深融合”、电网检修“低影响”、用户用电“零感知”。

科学运行,提高“绿电”利用率。吉林油田摸索风光发电规律和负荷变化规律,实现自动跟踪负荷调节发电功率,最大程度减少限发电量。科学调节系统运行方式,创新落实抢发电量措施,灵活调整变电所主供电源,密切监视、实时调节风光发电功率,增加上网电量。强化设备安全稳定管理,积极应对限(弃)电问题,提高“绿电”利用率。做好北湖、青岗风场储能装置充放电调度和运行跟踪,制定科学、经济的充放电工作模式,提高储能装置利用率。

锻造人才队伍

汇聚发展动能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树立新的人才观。近年来,吉林油田建立新型新能源人才培养机制,培养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为传统产业迈向高端化、绿色化持续赋能。

抓实抓好培训。吉林油田多部门联动,组织全员参与公司制度流程体系培训、新能源业务培训、技能培训和转岗培训。联合吉林油田职业教育中心建设风机故障模拟培训基地及理论实训基地,打造学习型班组、场站、部室。

加强人才储备。吉林油田建立引进培养、岗位轮习和人才梯队储备等新机制,制定新老员工跟踪培养计划、师带徒计划,用好“外聘专家”机制,多途径培养复合型人才,建立“领军、骨干、青年”人才库。

近年来,吉林油田坚持强化“生聚理用”人才发展机制,把重实干、出实绩、勇担当作为选人用人的“风向标”,激发干部员工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注重在生产前线、科技一线、改革前沿发现选拔干部,实行“一人多岗、一岗多责”,保持干部队伍“一池活水”、优秀人才不断涌现的生动局面。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