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
搭载番禺11-12平台导管架的
运输驳船
顺利就位于作业海域
正式开启海上安装
连日来
南海东部油田海域作业人数
连续刷新历史新高
最多时达到8751人
海油人抢抓海上作业
黄金“窗口期”
以实干绘就一幅幅
火热的夏日“奋进图”
番禺11-12油田/番禺10-1油田/番禺10-2油田调整联合开发项目,是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继陆丰油田群二期开发项目、惠州26-6油田开发项目后的又一“深圳市重点项目”。
该项目计划在距深圳东南方向200公里、水深约100米的南海东部海域,新建番禺10-1、番禺11-12两座无人智能平台。它们分别高133.4米和150.8米,重量均在7000吨左右,甲板投影面积相当于12个标准篮球场大小。
其中,番禺11-12平台为目前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智能化程度最高海上无人平台,它在搭载“台风生产模式”的基础上,集成了包括油气分离、加热、增压外输等智能化设备的稠油处理系统,可同时在中心平台和陆地操控中心进行远程操作,具备遥控测井、压井和恢复生产等能力,进一步丰富了我国非常规油气田经济高效开采技术体系。
番禺10-1平台导管架
于5月28日完成海上安装
成功实现该项目大型结构物
海上安装“开门红”
该平台按照智能化、无人化、数字化标准设计,平台重量仅为常规平台的三分之一,设备数量仅为有人平台的五分之一,大量采用了智能阀门、仪表、控制系统等新型设备,可实现远程操作及台风模式下无人化生产。
导管架自5月19日下水以来,先后经过注水扶正、坐底就位、插桩打桩、灌浆等一系列工序作业,克服了恶劣海况、复杂土壤等困难,稳稳“安家”南海。据悉,此次所使用的吊装下水法,相较于让导管架滑移下水,节省了滑道资源,具有经济性好、效率高等优点。
每年5月至6月
南海东部海域台风较少
是海上安装、海管铺设
等大型作业的黄金“窗口期”
因而海上作业人数
在每年同期均保持较高水平
但突破8500人的情况并不多见
这与今年重点产能项目
数量多、工期紧密切相关
流花11-1/4-1油田二次开发项目近日进入工程后期关键节点。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二号”基本完成海上安装作业,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开展海上调试。与之搭档的亚洲首艘圆筒型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葵一号”已拖航至作业海域,近600名现场作业人员正在蔚蓝海域为项目的顺利投产接续奋战。
与“海基二号”大致同期完成项目建造的我国首个智能海上钻采平台惠州26-6,如今也已顺利“安家”南海东部海域。导管架与上部组块均已安装完毕,组块和海管正在调试中。300余名一线作业者正协奏吹响高效推进投产的冲锋号。
此外,西江30-2油田西江30-1区开发项目也已进入导管架装船准备阶段,海上安装大幕即将拉开。与此同时,一些海上设施的改造、维修项目也在紧锣密鼓有序进行中。
为保障海上作业安全有序开展
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
通盘协调、统筹资源
密切关注海上天气变化
强化重大风险管控
和隐患排查治理
进一步巩固区域联防联控协调机制
争取在黄金作业期
交上一份亮丽“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