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行业要闻 » 中国石油要闻 » 正文

重要里程碑!中伊两国深化合作的新起点!

日期:2024-06-13    来源:中国石油报  作者:许晨 王舒藜

国际石油网

2024
06/13
10:55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中国石油 伊拉克 油气联动项目

6月8日

伊拉克历史上首个成规模的油气联动项目

哈法亚天然气处理厂项目(GPP)正式投产

作为中伊两国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

友好合作的又一个生动实践

哈法亚天然气处理厂的投产

标志着哈法亚油田的伴生气和凝析油

将全部得到加工处理

具备了年处理30亿立方米天然气

和100万吨凝析油的能力

哈法亚天然气处理厂于2020年10月4日正式破土动工。公司各部门与承包商、监理公司等各参建单位攻坚克难、团结协作,克服疫情、极端高温、人手不足等重重困难,如期将包含13套工艺装置的现代化天然气处理厂顺利投产。该项目的投产将助力伊拉克天然气工业发展,为哈法亚的纪录再添一“新”,展现了“敢为人先”的哈法亚精神。

伊拉克总理苏达尼在投产仪式致辞中感谢参建各方对项目顺利投产做出的贡献和努力,高度赞赏伊中持续深化能源领域交流合作,为伊拉克有效利用天然气和保障电力需求提供有力支撑,推动民生改善共促民心相通。

优化工业结构

形成天然气利用“新范式”

哈法亚天然气处理厂高质量建成并投产,将有效增强能源利用效率,改善伊拉克天然气工业结构,为伊拉克天然气工业发展注入活力。哈法亚天然气处理厂项目由天然气处理厂和站间联络线等部分组成。其中,天然气处理厂包括天然气脱硫、脱水、脱烃、LPG回收和轻烃稳定、凝液处理、LPG脱硫、LPG储存和外输、硫磺回收、尾气处理等工艺单元,采用大量中国自主研发制造的塔器等关键设备和相关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去除天然气中的杂质,提高天然气的纯度和质量,增强天然气的燃烧效率,减少设备腐蚀,降低维护成本,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站间联络线包括湿气管线、凝液管线、燃料气管线、凝析油管线和干气外输管线等,共计约63公里,将3个原油中心处理厂的伴生气输送到天然气处理厂集中处理,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每年可为下游电站提供22.5亿立方米商品天然气,实现50亿千瓦时发电量,进一步改善伊拉克当地用电紧缺问题。同时,生产液化石油气、轻质油、硫黄等,提升综合效益。

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戴厚良在投产仪式致辞中表示,GPP项目的投产,既是哈法亚油田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进一步深化合作的新起点。中国石油将一如既往地与所有合作伙伴紧密合作,持续推进哈法亚油田的发展。

践行环保承诺

增强可持续发展“原动力”

哈法亚天然气处理厂的进气投产,将有效解决哈法亚油田常规天然气的排放问题,坚持绿色开发理念,践行绿色减排承诺。哈法亚天然气处理厂通过引入先进的工艺技术,彻底解决了长期以来油田伴生气火炬燃烧的问题,杜绝了伴生气燃烧过程中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等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从根本上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在天然气处理厂内,伴生气中的硫化物被高效回收并全面处理,生产出具有经济价值的工业硫黄,避免有害物质排放。同时,哈法亚天然气处理厂在建设和运营期间,严格遵循环境保护标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监测和控制污染源,实现了生产过程的低排放,确保项目绿色运行,为当地树立了环保标杆,推动整个区域环保意识持续提升。伊拉克副总理兼石油部长哈扬致辞时表示,GPP天然气处理项目的建成和投产,是对伊拉克能源体系的重要补充,为伊拉克油气资源的综合利用起到了示范作用,推动伊拉克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并助力可持续发展。同时,他强调,伴生气停止放空燃烧,既节约了能源又保护了环境,将其转化为干气供应电力部门还创造了价值,其副产品包括可以用作烹饪用气和汽车燃料的液化气以及化工品硫黄,真可谓一举多得。

增进民生福祉

争做电力供应“稳定器”

哈法亚天然气处理厂建成并投入生产,将有效缓解伊拉克米桑省的电力短缺问题,丰富当地的用能结构。哈法亚天然气处理厂投产后每年可为伊拉克米桑省下游电站提供22.5亿标准立方米商品天然气,实现发电量50亿千瓦时。

伊拉克米桑省由于能源供应不足,长期以来面临着电力短缺的问题,在夏季高温时期,米桑省电力需求激增,居民和企业频繁遭遇停电困扰。哈法亚天然气处理厂的投产将为米桑省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显著减少停电情况发生,提升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同时,哈法亚天然气处理厂生产的液化石油气(LPG)将直接供应当地社区,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对清洁燃料的需求。通过提供稳定、充足的LPG,哈法亚天然气处理厂将帮助当地居民减少对高污染燃料的依赖,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健康状况。

苏达尼在致辞中表示,伊拉克政府正满怀信心地、科学系统地推进计划,努力成为重要的天然气生产国,这符合世界的发展潮流。

加强人才培养

打造聚才引智“强磁场”

哈法亚天然气处理厂在建设过程中及投产后,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就业状况。建设期间,项目累计为伊拉克当地居民提供了约1300个就业岗位,给当地居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和可靠的生活保障。

哈法亚天然气处理厂在“授人以鱼”的同时更重视“授人以渔”,持续关注员工的技能提升和专业培训。将外部“输血”的人才培养方式改为内部“造血”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今年5月,公司已完成第4批合计151名青年参加的实习生培训计划,这些青年已走上不同岗位接受历练。目前,第5批青年培训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

在未来的运营过程中,哈法亚天然气处理厂将持续开展大量人才培训项目,内容涵盖工程、操作、维修、安全等多个方面,以提升员工的技术水平、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丰富当地的人力资源储备。

哈法亚公司总经理方甲中表示,作为负责任的石油公司,哈法亚公司长期助力米桑省经济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将人力资源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致力于发展伊拉克当地青年人才,注重当地员工培养。公司正努力打造一支技能熟练、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队伍,为当地青年的培养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坚守安全红线

厚植安全文化“软实力

哈法亚天然气处理厂成功投运的背后,是“所有事故都可以预防,一切事故都可以避免”的HSSE管理理念。哈法亚天然气处理厂倡导“HSSE是一切工作的前提,每位员工都是安全第一责任人”,鼓励全员参与项目的HSSE管理,以风险动态管理为主线,开展形式多样的监督检查和严格的隐患管控,落实网格化与专业条线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推进全员履责,采取“总结经验、完善体系、分解责任、加强培训、预防为主、分级管控、做好应急、加强审计”等措施,先后组织开展各类HSSE培训900余次,开展各类应急演练30余次。累计3万余人次参加了各类培训、演练,全面保障了项目的安全建设。在哈法亚天然气处理厂全体员工的努力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累计实现2100万安全工时,未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未发生交通亡人责任事故,未发生一般C级及以上环境事件,全面完成了设定的各项HSSE目标。

自2008年8月中国石油与伊拉克石油部开展合作以来,中国石油携手合作伙伴严格履行项目合同,成功推进哈法亚油田、鲁迈拉油田、西古尔纳-1油田和艾哈代布油田等4个项目建设,不仅提高了伊拉克油气产量,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当地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让更多伊拉克人共享石油工业复兴的成果,助力伊拉克国家和人民实现石油复兴梦。哈法亚天然气处理厂践行中国石油“合规、履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油田开发理念,牢固树立“环保优先”的发展理念,努力打造绿色可持续的能源企业,赢得了合作伙伴和伊拉克政府的认可和信赖,获得了周边社区的信任和认同。GPP项目正是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理念的体现。戴厚良表示,中国石油将更加关注能源与环境的和谐,始终把支持当地社区发展、培训员工和创造就业作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努力为当地人民带来更多福祉,续写中伊两国能源合作的新辉煌。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