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
锦州25-1W1井区开发项目
在渤海辽东湾顺利完成水下管汇吊装
标志着我国首个海床以下
水下管汇安装成功
锦州25-1W1区开发项目是
我国首个泥面下
水下油气生产系统开发示范项目
创新应用“海底‘金钟罩’+水下生产系统”
油田开发新模式
为我国浅海资源开发
提供了安全高效的海油方案
作为“金钟罩”的钢圆筒
已于2023年8月下水安装就位
“金钟罩”是干什么的?
先带大家回顾一下
“金钟罩”
是我国自主研发的
海床泥面下水下生产防护系统
可全方位保护水下生产系统不受破坏
但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
“金钟罩”的保护对象
国内首个海床以下水下管汇
此次安装的水下管汇
长18米,宽9米,高4米
它是水下生产系统的中转站
将多个水下井口生产出的油气
汇集后外输至附近平台
它同样是水下生产系统的“神经中枢”
通过脐带缆与附近平台连接
实现对水下生产系统的远程控制
与传统水下管汇安装相比
此次海床以下水下管汇的“安家”之旅
需要在已建的“金钟罩”内部进行
项目团队面临两大“受限”难题
空间受限,设备碰撞风险大
“金钟罩”内部为半封闭空间
直径仅24米
并且水下管汇就位边缘与已安装采油树
最小距离仅1.2米
空间仅满足一名潜水员穿行
如此狭小的安装空间
极易导致水下管汇下放时
与钢圆筒内壁和采油树发生碰撞
除此之外
“金钟罩”内部存在
厚度约1.6米的沉积淤泥与岩屑
同样压缩内部空间
且清淤过程时回淤现象频繁
极易干扰水下管汇的精准对接
视野受限,人员操作要求高
水下管汇顶部有许多飞线插头
“金钟罩”内光线不足
加上清淤时海水浑浊
能见度仅不到0.2米
人员视野受限
潜水员在进行索具挂扣、摘扣过程中
可能会对设备造成损伤
这对潜水员水下操作提出极高要求
除此之外
水下信号传输遮挡严重
监控设备视野受限
对指挥人员的判断力和决策力
提出更高要求
为解决两大“受限”难题
项目组优化施工方案
将关键步骤前置并及时识别风险
为了规避空间受限带来的碰撞风险
项目团队做到
自我防护
扫除障碍
硬核导航
首先
为了避免水下管汇顶部飞线插头
在吊装索具挂扣、摘扣过程中
受到损伤
项目团队在顶部设置4个防碰保护架
有效达到防护目的
其次
针对筒内淤泥
作业人员采用非接触式挖沟机
对淤泥较严重区域进行清理
随后采用气举管对淤泥进行局部清理
通过设备紧密配合
有效将就位区域处的淤泥清理干净
为水下管汇安装扫除障碍
最后
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项目团队创新提出
安装高低导向柱
来避免水下管汇下放晃动造成碰撞
管汇安装时首先套高导向柱
然后通过控制缆调整管汇方向
套低导向柱
最后下放就位
极大规避安装过程中的碰撞风险
为了规避视野受限带来的操作风险
项目团队
对潜水员进行提前适应性培训
作业人员比照渤海水域的独特环境
通过设置水下实时监控系统
中央控制系统等地面辅助测试设备
精心打造仿真海洋综合测试平台
搭建模拟了钢圆筒模型和已建采油树
最大限度贴合海上实况
1:1还原作业现场
为潜水员充分熟悉安装流程
及作业环境创造了良好条件
给后续海上安装打下坚实基础
项目组还采用“水下三维声纳和信标”
通过机械波来实现信号的传递和接收
同时使用水下深井结构就位系统
水下定位系统等技术辅助
从而实现水下管汇安装的定位工作
还原水下安装的三维影像
实现水下管汇一次性精确就位
安装精度达到毫米级
此次水下管汇安装的成功实现
标志着中国海油水下受限空间
精细吊装能力取得新突破
也为今后受限空间结构物吊装
提供可参考的作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