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2月2日,二连分公司应用在行业内首创的多参数关联自动生成的宏观控制图版,在节能提效基础上进一步延长油井检泵周期,检泵周期由1470天优化至1482天,使低产低效井“焕发青春”,管理提升实现新突破,这是二连分公司工程业务创新应用的一个缩影。
二连油田已勘探开发40年,分公司树牢效益意识,运用创新思维、数智方法,实现了技术革新、管理提升、应用延展,为工程系统创造新质生产力、提速提效注入新的生命力。
聚焦降本降耗
提升采油系统质效
二连分公司面对机采能耗、维修费用双高局面,以构建节能技术新序列、独辟清防结合新蹊径、垒砌油井管理新基石为工作思路,成立专班推进提质增效工作。
强化科技赋能,针对低产低效井、中低产液井首创并成功运用了“335间抽”、大数据AI算法完善电参数据应用模型等工作法,有效打破油井管理“信息孤岛”,功图测试准确率达95%以上,可实现单井日节电15至30千瓦时,平均节电率达15%的良好效果。火速挺进光热新赛道,以单井光热掺水替代井筒电加热,并扩大应用规模范围,配合环线末点智能掺输,实现节能降耗新突破。
通过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数据治理等多维度的精准“数智化”运用,形成配套工艺新模板,年累计节电650万千瓦时,节约电费、清防蜡、集输运行等费用666万元,为效益开采、高效开发注入新活力。
聚焦统筹治理
保障集输低碳安全
面对内蒙古地区高寒导致的集输能耗高、效率低等问题,同时存在的管线密集、管道体量大等客观实际,二连分公司在科技创新,价值创造、本质安全等多方面协同发力,打造独具二连特色的“平安、绿色、低碳”管道管理模式取得新成绩。
开展原油基础物性化验、低温输送原油粘壁影响因素分析等课题攻关,形成“二连特色”粘壁温度模型,并在15口单井进行常温集输先导试验,进一步验证高寒、高含水油田站外单井集油管道降温输送的可行性。着力打造“二连特色”集输管道效益管理样板,探索应用管道非开挖修复技术,该技术的应用缩短了施工周期,综合费用降低20%。在提升管道施工效率的基础上,开展非标管道内检技术研发试验,形成了国内非标小口径管道检测、无源智能跟球精准定位、多参数全天候智能监控清管系统的三首创技术序列,为管道的全生命周期提供了可追溯的数字化检测数据。
聚焦转型发展
精进数智赋能能力
以打造工程数智化标杆为目标,以“数”提速、以“质”增效,瞄准“智能井场技术应用、生产管理流程再造、能源管控技术策略、日清日结安全体系”四大转型方向,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针对开井数量多、跨越大,减员速度快、劳动强度大等问题,将哈南油田作为试点,并以此为突破口,研发了改进智能柔性控制、井场视频监控、自动含水分析等6项技术替代人工操作,集成了含水自动分析、自动及远程启停、停机保护等8项智控,完善其18种功能,使人工操作降低了60%以上,可释放用工115人,加快边远井站少人、无人值守步伐,绘制二连集约发展蓝图PLUS版;强化顶层设计,不断扩大油气生产物联网应用规模,实现“产量+能量”“技术+管理”的能源管控新模式,对今后各专业领域工作效能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聚焦强基固本
推进注水精益高效
二连分公司打破重油重气轻水的“旧观念”,打出水质改善、精细注水、提质增效、三次采油“组合拳”,促进老井产量提升、老油田效益开发,实现传统业务新突破再突围。
持续推进精细注水示范工程,扎实开展分压注水工艺实验,首次提出能量再平衡理论,通过自主研发、自主制图,委托加工能量再平衡分配装置,实现水能量转换,使单井注水合理分配,年可节电300余万元。在此基础上,技术人员依据独立研发的分压点模型,对水量、压力开展关联分析,优化分压点10次,动态调整阿一联合站、哈一联合站、蒙一联合站63井次,三座站的管网效率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高出2.1、1.4和1.8个百分点,实现了注水系统节能减排重大创新突破。全面推进数智油田少人无人、高效精准的建设目标,成立专班,反复推敲论证工程方案,先后形成配液熟化、喂聚混合过滤、高压注入等无人值守的智能三采新模式,力争做到效益最优、精准注入。
聚焦协同耦合
构筑四位一体序列
二连油田作为典型的油气生产单位,面对新时期能源革命,分公司迅速转变思想、转换赛道,追“风”逐“日”,新能源产业链发展势头正猛。
将新能源融入工程建设主业发展,优选哈34断块进行先导试验,以绿能替代网电,形成了注水系统变参注水,采油系统智能间抽、自动寻优,集输系统常温输送,同时,应用智能监控平台对新能源配套模块、地质开发模块、工程运行模块实施数据实时监控,打造出地质开发、工程运行、能源配套、智能控制四维一体的新能源示范场景。哈34断块新能源与油田开发完美协同耦合,在液量与含水不变的情况下,年可降低机采系统能耗170万千瓦时,减少集油系统燃油110.5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