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格尔木炼油厂全面开启新一轮二氧化碳捕集试验。目前10万吨/年甲醇装置二氧化碳单元再生塔塔底温度到达98℃,第一阶段性试验目标已顺利达成,即将开始第二阶段试验。
近年来,在国家“双碳”目标战略引领下,格尔木炼油厂充分利用炼油化工一体化优势,开展电解水制氢、绿氢+二氧化碳制备甲醇等项目,打造具有青藏地区特色的CCUS工程,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实现油田产业链升级,切实当好青海油田新能源发展的主力军。
据了解,格尔木炼油厂10万吨/年甲醇装置二氧化碳回收单元作为二氧化碳捕集试验的载体,每小时回收二氧化碳1200标准立方米,全年预计可回收二氧化碳2万吨,换算成汽柴油燃烧排放量,相当于1万吨柴油或者1.5万吨汽油的排放量。
据技术人员介绍,格尔木炼油厂10万吨/年甲醇装置二氧化碳回收单元,通过将甲醇装置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碳进行捕捉,经溶剂吸收解吸分离后,与氢气结合生成甲醇,实现了“节能降耗—清洁替代—回收利用”闭环式用能模式。
为保障此轮试验达到预期效果。在试验前,格尔木炼油厂对设备进行了全面检查,及时消除隐患,对系统进行全面水洗,确保达到试验条件。积极与相关部门单位沟通交流、深入研究、制定规划,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全力推进试验有序进行。技术人员时刻关注设备的腐蚀程度,通过及时添加净化剂,投用胺回收单元等方法降低系统中的铁离子,从而减少腐蚀,确保装置时刻保持最佳运行状态。
据悉,此轮试验自今年11月23日正式启动,预计于2025年1月底完成整轮试验。试验结束后,试验结果将进一步为油田低浓度烟气捕集新技术攻关奠定基础,也为中国石油百万吨级低浓度、低成本捕集工程化技术研究提供重要支持。
捕集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经过分离纯化的二氧化碳,拥有了多种“变身”可能,可以化身为化工燃料,也能深入地下,助力石油开采,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封存。
下步,格尔木炼油厂将联合邻近燃气调峰电厂推广碳捕集技术,通过攻克更多“卡脖子”技术难题,助力打造高原绿色“零碳”示范炼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