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大超临界二氧化碳输送用直缝埋弧焊管试制成功,注汽锅炉应用于全球首座移动式注热平台,智能无杆排采系统实现油气生产量效双增,MWe级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通过评审……
2024年,公司突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持续建强“科技创新体系、科研攻关项目、科技成果转化”三根支柱,着力构建企业核心竞争优势,5项新产品通过集团公司成果鉴定,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申请发明专利121件 ,登记软件著作权5件;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等各级标准33项;牵头制定国内首个氢气储输管道用钢管国家标准,2项国际标准被列入集团公司国际标准培育项目,参与制定的两项石油工业管道输送国家标准正式发布。
解题攀高逐新 增强创新策源能力
坚持自主创新,自主品牌才能做大做强。作为石油装备制造企业,科技创新是一道必答题。如何解题?2024年,公司从高层次平台载体上着力,用好创新体系的“塔尖重器”。
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系统重塑科技创新体系,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建立健全制度“软件”,搭建研发平台“硬件”,积极申报集团公司、天津市和河北省重点实验室及技术创新中心,公司所属集团公司钻具及一体化应用技术研发中心成为油气钻采输送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的研发体系支撑基地和成果转化应用联合研发基地,以创新力的提升带动竞争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的持续增强,为“转型创新”注入强劲科技源动力。
强化技术体系顶层设计。从共性技术研发和产品研发双向切入,研究制定采油气高端装备研究方向和目标,规划“注采修炼”技术及装备发展战略,制定核心打造、探索打造、新能源拓展、巩固提升、有效发展规划方向,梳理形成输送装备、钻井装备、采油装备、炼化装备、战新产业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体系,加码石油装备“头部基因”。
重塑科研组织体系。强化创新联合体和产业联盟建设,持续推进与国内外高校院所和头部企业在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化转型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匹配内部资源力量,发挥研究院与各单位技术中心“1+N”协同作用,释放创新整体效能。围绕“项目、团队、机制、条件”等核心要素,贯通创新底层逻辑,健全科技管理办法和创新激励机制,建立科技工作例会制,启动科技周论坛和高端学术论坛,成立重大专项办和博士创新工作室,建立科技领军人才主导科技资源配置机制,激发体系性创新活力。
破题洞悉前沿 加速核心技术攻关
核心技术攻关是科技进步的重要支柱,也是科技创新的一道难题。如何破题?公司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从关键技术、绿色低碳和数智化发展等重点核心领域入手,促进产业链难题“破冰”攻关。
突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申报国家级项目11项、省部级项目31项,新承担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11项;面向市场重大需求和用户痛点难点,重点实施科技项目60项,形成新技术新产品25项。“油气开采用钢悬链立管及部件国产化”国家级攻关项目完成第二批试制钢管焊缝试验;“175兆帕特高压套管头研发与制造”集团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完成油田现场实物验收;“6-5/8英寸特深井高强度钻杆”项目完成集团公司2口万米深井关键井段作业,刷新国内钻杆承载极限纪录,有效支撑了国家“深地工程”。
立足集团“双碳三新”目标要求,依托现有产业,推进14项新能源技术装备的研发与应用。公司自主研发的电热熔盐蒸汽炉已在世界首座电热熔盐储能注汽试验站平稳运行超300天;设计制造的水蒸气制绿氢装置实现了绿氢制备、掺氢燃烧全过程稳定运行。
瞄准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公司加强智能技术装备研发,重点开展了无杆举升选型设计软件等5项攻关项目。同时,围绕关键工艺、关键材料、试验能力等开展基础性前瞻性研究,电泵远程监控智能诊断和预测性维护场景被纳入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工智能项目。
入题持续深耕 加快成果落地生“金”
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是创新的价值体现,也是高质量“转型创新”发展的关键一题。如何入题?公司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瞄准“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产品,持续深化“产销研”融合,不断促进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升经营创效能力。
公司强化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重要科技成果列入集团公司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2023年目录7项、2024年目录4项;积极联合应用单位,加快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50MPa撬装柱塞泵在塔里木油田推广使用助力油田井场增储上产;智能化无杆柱塞排采系统在华北油田煤层气等市场实现高效运行,平均检泵周期达到500余天;旋转导向用螺杆钻具助力四川地区页岩气水平井钻井提速达25%。
深化科技质量降本增效,精准施策,强力推动,重点实施降低外防腐聚乙烯原料消耗技术攻关、改进电磁线入厂打压检测工艺、电加热炉结构优化设计等30项技术质量优化改进项目,全年实现降本增效1350万元。
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通过技术交流研讨、新产品鉴定、产品展示等多种形式,重点推广应用掺氢管道用螺旋焊管、大扭矩螺杆钻具、高效防结垢烟气轮机等30项新技术新产品,增加高端高附加值产品规模收入。CCUS井口和套管头及储气库井口在油田市场累计使用220余套;宽幅电潜泵机组在湛江市场推广应用66台套;炼化用直缝焊管在广西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推广应用2133吨,虎林长春管道项目应用13.5米加长X80钢级螺旋焊管累计1820吨。全年实现科技创收7.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