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人物 » 石油人物动态 » 正文

大庆油田采油一厂五亿吨原油和一家三代人的故事

日期:2006-09-05    来源:新华网  作者:刘荒

国际石油网

2006
09/05
17:25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大庆 油田 一家 三代人 故事

“没有石油就没有家!”——大庆油田采油一厂五亿吨原油和一家三代人故事——

 对于79岁的刘景德老人来说,8月31日是个特殊的日子:他退休前所在的大庆油田采油一厂,实现累计生产原油5亿吨,相当于大庆油田原油生产总量的四分之一、占全国同期陆上油田原油总产量的十分之一。

    “我和铁人王进喜是一批来的。当时我们玉门油田参加大庆会战的8支钻井队,坐的是同一趟火车。会战时条件苦、活计累,可大家没一句怨言,只想着多打井、早出油!”回忆起这段艰苦卓绝的岁月,老人的眼神仿佛又被当年的创业激情点亮了。

    1956年,刘景德从朝鲜战场转业到玉门油田,成为新中国的一名钻井工人。在《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歌声中,他转战四川、会战大庆,在石油行业一干就是42年。

    大庆会战刚开始,钻井队里一个四川娃子就顶不住了,半夜偷偷卷铺盖回老家了。走之前他劝同住一个火炕的刘景德:“别在这儿遭罪了,不如回安徽老家种地呢。”自幼父母双亡、靠乞讨为生的刘景德,情绪激动地回应道:“我是个孤儿,没有共产党早就饿死了!我哪儿也不去,没有石油就没有家!”

    从钻井一线到采油泵房,刘景德在这个全国最大的采油厂,埋头苦干了几十年,直到1988年光荣退休。如今,这位“老会战”年事已高,可他还清楚地记得“三老四严”“四个一样”,记得起他当输油工看管输油泵时,有两个徒工当班打瞌睡,他一遍遍教育他们:“不要睡觉!”

    老人的大儿子刘金平、大孙女刘毓红,也都在采油一厂工作。刘家三代人的甘苦融入了五亿吨原油产量的辉煌之中。

    今年51岁的刘金平,从安徽泗县老家来到大庆时,还不满6周岁。风雪中低矮的“干打垒”,还有荒原上轰鸣的钻机,是大庆给他最早的记忆。这个习惯于南方气候的孩子,最难过的就是冬季了,刚来时一出门人就感觉冻透了,只得哭着缩回屋里。

    “小时候父亲就是一个背影,一个拎着饭盒消失在风雪中的背影。”刘金平还告诉记者,那时父亲年年都被评为“红旗手”,现在床下还有厚厚的一撂子奖状和证书呢。

    1975年,刘金平被分配到采油一厂四矿,和父亲一样当上了石油工人。当时,一个采油工要管10口油井,每天巡井至少得走5公里路。第一次上井时,队长亲自领着他巡井,手把手教他如何量油、取样、清蜡……从老一辈创业者身上,刘金平找到了献身油田的意义和价值。

    寒来暑往,刘金平如同一颗螺丝钉,在采油工岗位上,默默坚守了31个春秋。1998年秋季,大庆油田遭遇特大洪水侵袭,油田内涝严重,采油一厂也发生部分井场被淹的险情。为了防止电机进水影响生产,休班在家的刘金平闻讯前来,顶着大雨赶回队里排涝保井,一连几天吃住在井场。油井保住了,产量稳住了,可刘金平悬着的心却没有落下来——离家前,他家的房子就已经进水了。

    和爷爷刘景德一样,24岁的刘毓红也是一名输油工,而且已经有4年工龄了。最让她自豪的是,自己所在的采油一厂二矿,是闻名全国的“四个一样”优良传统发源地,在二次创业中又传承出“素质高低使用不一样,管理好坏待遇不一样,技能强弱岗位不一样,贡献大小薪酬不一样”的“四个不一样”,并被确定为大庆油田“持续有效发展,创建百年油田”的管理理念。

    去年3月27日晚,一场特大暴风雪突袭大庆油田,造成电力系统大面积瘫痪,油田生产设施损坏严重,2万多口油井停产。正在输油站值夜班的刘毓红,不免心里有点发慌,在同班师傅的带领下,她们摸黑关阀停泵,监视油位、液位,防止跑油冒罐,连续奋战了一整夜。而当她后来知道,这天夜里有2万多名干部员工自发奔赴各自岗位,1500多人步行数公里、甚至数十公里赶到井上抢险时,她感到大庆油田是一座特殊的熔炉,自己已经走进去了。而父辈们讲述的那些遥远而模糊的创业故事,也开始跟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了。

    “五亿吨原油,真了不起,过去连想都不敢想呀!”刘景德老人说。(完)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