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科技 » 油气勘探 » 正文

从勘探实践中寻找规律性认识

日期:2006-10-25    来源:中国石化报  作者:李雪慧

国际石油网

2006
10/25
16:41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勘探 实践 寻找 认识

   中国石化历来非常重视对勘探实践的总结分析,以明确认识,坚定信心,为下步的勘探工作指明方向。
    
     “不论成功与失败,勘探家必须保持冷静,不断从成败与得失中反思,寻找规律性的认识,这是勘探工作者少走弯路,提高勘探成效的有效方法。”在今年9月召开的中国石化勘探工作例会总结会上,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副主任钱基的报告引起广泛关注。
    
     会后,记者对钱基进行了专访。
    
      地质家在油气勘探过程中不能轻易否定
    
      在对部分失利井和油气再发现进行分析时,钱基说,有些暂时失利的领域将会随着理论认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被再发现。因此,地质家在油气勘探过程中不能轻易下结论说哪儿没有前景和潜力。
    
      综观国内外的油气勘探历史,预探井的成功率始终比较低,一般保持在20%~40%之间。因此,国内外石油公司都十分重视对失利井的分析,尤其是对油气再发现的分析,从中总结出经验与教训来指导进一步的勘探。
    
     中国石化很重视对失利井的分析,近两年取得了很多有指导意义的认识。在2006年中国石化的勘探例会上,油田部要求各油田企业对以往曾经遗漏、近几年又获得再发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写出专题报告,多从主观上找原因。然后,归纳出四点认识。
    
      其一,转变勘探思路,是老油区不断挖掘勘探潜力的关键。
    
      早期的勘探思路常常以寻找构造类型等常规圈闭和油气藏为主,对一些岩性油气藏、低渗油气藏、火山岩油气藏以及其他各类隐蔽油气藏等复杂的勘探目标认识不足,延误了发现。例如,普光气田的构造高部位曾经按照构造气田的思路打过川岳83、84井,仅获得小的发现。随着认识和技术的提高,勘探家们改变思路,在构造低部位寻找构造岩性气藏,从而获得重大发现。
    
      其二,后期的技术进步能够使得过去勘探技术无法达到的目的得以实现。
    
       像地震成像、欠平衡钻井、低阻油藏测井解释、油气层测试与改造、各类录井等技术的提高,使圈闭落实程度提高,实现了储层的精细预测,减少了对油气层的伤害,提高了对复杂油气层的认识等等,促进了油气藏的再发现。
    
      其三,以往所采用的技术针对性不够,从而延迟了发现。
    
      例如,在塔里木盆地沙23井奥陶系获得重大突破之前,大多数探井的试油技术主要靠天然能量进行试油,结果不甚理想。采用酸化压裂技术后,奥陶系石油勘探获得重大进展,随后逐步发现了储量规模大于15亿吨的特大型海相油气田。
    
      其四,邻区发现带来的启示,能使得相似的勘探目标获得再发现。
    
      例如,在塔里木盆地、松辽盆地、四川盆地等地区,中国石油与中国石化的发现都给对方带来启示,从而带动再发现或新发现。
    
       通过若干油气再发现的分析,钱基说,鉴于地质认识与勘探技术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油气勘探工作中一定要坚定信心,不能轻易否定。
    
       老资料重新处理和老井复查以及曾被放弃过的区块和层系的再评价工作,必须要持续做下去,不断提高认识,使得可能被我们遗漏的油气藏获得再发现。
    
      新区的勘探应该做到整体评价,区域展开,而后才是重点突破。对于各类勘探目标,既要深入分析研究,又要勇于实践。鉴于新区勘探的复杂性以及地质家对新区油气富集规律认识的多解性,我们应当允许多种不同的见解进行勘探实践,及时抓住机遇,寻求更多更大的发现。另外,结合国外的勘探实践经验,钱基指出,新的发现常常会导致地质家将注意力和勘探活动过于集中在已经发现的区块、层系、类型上,从而忽略其他的区块、层系、类型的进一步勘探,延误发现时间。如巴西的Campas盆地在发现了第三系大油田后,就忽略了对下伏白垩系的勘探,若干年后又在白垩系获得重大突破。这也是我们要引以为戒的。
    
      地质家对资源潜力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过程
    
      钱基认为,油气勘探的高风险源于油气发现的或然性和不确定性,这种或然性和不确定性又源于勘探理论与技术的局限性,这常常导致勘探家对油气资源、储量和勘探前景的低估。
    
      从我们对国内外油气资源量的认识来看,最近50年世界石油资源评价结果比50年前翻了两番,从1000亿吨增大到4000亿吨。从我国对资源量的认识看,近期约1100亿吨的评价结果也远远高出上世纪60年代的评价结果115亿吨若干倍。评价结果总趋势是不断增大。与类似对资源低估的情况相比,对储量低估的情况也非常普遍。
    
      从已发现油气田的储量变化看,不同油气田的储量有增有减,但大部分是呈增加的趋势。上世纪早期发现的一些大油气田,在近10年储量增长了一倍以上。如科威特的布尔干油田(Bur鄄gan,1938年发现)储量从105亿吨增长到246亿吨,沙特的贾瓦尔(1935年发现)从115亿吨增长到264亿吨,美国的普鲁德霍湾(1967年发现)从13亿吨增长到31亿吨,俄罗斯的罗马什金诺(1948年发现)从20亿吨增长到44亿吨。我国渤海湾盆地东辛油田发现于1961年,储量已从当时的1291万吨增长到2005年的2.5亿吨。
    
      储量增长幅度随油气田规模而增加,大型油气田的储量增幅可达到许多倍。值得注意的是,挪威陆架的各个油田在开发初期,都经历了一个储量先减少而后又逐渐增加的过程。因此,钱基认为,对我国春晓、塔河、苏里格等油气田的认识,都会经历这样一个由少到多的过程。
    
      钱基说,这些实例并不说明地下资源、储量在增长,而是证明随着勘探开发技术的进步和资料的增加,地质家的认识在不断发生变化。地质家对资源潜力的认识,也要经历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因此他认为,勘探家在制定中长期油气发展规划时要做适当的乐观估计,要坚定信心。
    
     勘探的规划部署应将地质规律与发现规律相结合
    
       针对中国石化西部新区完成的一批风险预探井实施效果不太理想的情况,钱基说,勘探工作者在正确认识勘探潜力的同时,必须把握好油气勘探的发现规律,要坚定勘探的信心和寻求大发现的思想,决不能因为一时的失利就失去信心,尤其对于新区勘探更不能轻易否定。一年多来,西部新区勘探暂时遇到了一些困难,这一方面说明了新区勘探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也是获得发现前常常经历的过程。
    
       根据全球油气勘探的发现历史和发现规律来看,地质家在新区勘探获得重大发现之后和快速发现之前(探明程度<20%)最容易产生悲观情绪。例如,在上世纪20年代美国尚处在油气发现高峰的前夕,此时美国的石油探明程度仅10%,一些地质专家却认为,美国的石油将在十多年后开采殆尽。上世纪70年代末,在济阳坳陷发现胜坨等大油田之后,在快速发现前夕(此时的探明程度仅15%,)出现了认识上的迷茫,认为不会再有大的目标了,地质家们开始寻找“三小”,使得储量增长进入低潮期。然而事实证明当时的认识是悲观的:济阳坳陷随即进入快速发现阶段。苏北盆地在上世纪90年代初也出现过类似的现象。普光大气田发现之前,同样曾出现了对四川盆地勘探前景的悲观论点。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含油气盆地,也是几个大盆地中勘探程度最低的盆地,目前的石油探明程度仅10%,正处在快速发现前夜。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勘探潜力毋庸置疑,不能因为某些地区的勘探暂时失利,就产生悲观情绪,甚至否定其勘探前景。
   
       陈同海总经理曾经指出:“我们现在对扩大天然气资源有一定的把握,但扩大石油资源的方向还不明确,要继续发展新理论,研究新区域,寻找大发现。”西部是我国也是中国石化油气资源接替最现实的地区。因此,加大西部油气勘探力度刻不容缓。
    
      目前西部新区勘探遇到暂时困难,但只要坚持探索,必将迎来西部快速发现和大发现的新阶段。西部油气资源的接替地位不可动摇!
    
      同时,对于勘探程度较高的老区,要正确认识其所处的勘探阶段,深刻把握其地质规律,不要错误地认为其勘探前景不大而放弃继续寻求发现的努力。
    
      钱基说,随着我国石油进口量的逐年增加,仍然存在对我国油气资源潜力持悲观论点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对中国油气勘探阶段的认识产生偏差所致。我国的石油探明速度在逐年加快,中国的油气勘探整体还处在快速发现期或发现高峰早期,油气的探明程度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说明油气资源潜力依然很大。
    
      因此,勘探家应该正确认识勘探对象所处的勘探阶段,正确分析和认识油气勘探的发现规律。勘探家必须把对地质规律的有限认识和油气勘探的发现规律相结合,才能真正做到坚定信心,勇于实践,立足大发现,寻求大发展,使油气勘探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