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许宪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说,2006年中国的价格形势既存在通货膨胀压力,又面临通货紧缩压力,两相抵消,居民消费价格(CPI)预计上涨1.0%左右。
4月初,由国家统计局经济核算司和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三位专家共同撰写出版的《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06)》预计,2006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0%左右。
作为其作者之一,许宪春表示,展望2006年中国价格的形势,虽然通胀和紧缩两方面压力都有,但通货膨胀的压力可能小于通货紧缩的压力,居民消费价涨幅将继续回落。假定2006年新涨价格因素保持2005年的1%水平,则2006年居民消费价格将最多上涨1.2%。
他们的报告分析,从促进价格回升的因素看:一是由于煤电油运紧张状况仍很难得到根本性缓解,加上国际市场原油等初级产品价格可能仍在高位波动,能源产品和部分初级产品的价格上涨压力仍然很大。二是成品油、电、水、天然气、煤炭、土地等资源性和公共服务性产品的价格将面临全面改革,这将直接推高CPI的走势。
除此之外,许宪春说,今年上游产品价格上涨逐渐传导到下游产品,将导致部分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或降幅缩小;同时,中国的人工成本还将继续增长,工资成本推动型的价格上涨压力将逐步加大。
相对而言,抑制价格总水平的因素更多。许宪春认为,大多数产品供过于求仍然是制约物价大幅度上涨的主要因素,投资增长将有所趋缓,从而带动国内生产资料的价格涨幅的回落,对价格形成向下压力。由于新农村建设带来种粮积极性提高,粮价趋稳;钢铁、水泥等行业产能过剩;货币投放量不足,贷款乏力,难以支撑物价回升。
许宪春指出,虽然原油、水、电等初级产品的价格有所增长,但由于这些产品的价格调整事关全局,国家的调整将是循序渐进的。
除了对居民消费价格的预期,该报告还预计,工业品出厂价格今年将上涨2.5%左右,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将上涨4.5%左右,全国房屋销售价格、房屋租赁价格和土地交易价格将分别上涨4%、2%和8%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价格将上涨1%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