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行业要闻 » 中国石油要闻 » 正文

石油资源牵扯国际政治神经

日期:2006-04-03    来源:中国商报-汽车导报  作者:佚名

国际石油网

2006
04/03
14:38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石油资源 政治神经

中国已成为世界汽车大国,但要向世界汽车强国过渡,最具挑战性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燃料问题。
  
  汽柴油又涨价了,有记者问我,对油料常涨价有什么看法?我的想法很简单,你不要针对每一次的油料涨价去评论。什么事情都有个规律,在本世纪初始年代,石油价格趋势是上涨,高油价年代已来临——这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共识。国际权威石油评论家们常说:当代,石油价格总体上是只涨不落,但这又很难预测,你问我今天油涨多少,明天还会跌多少,就好像闭上眼睛往心里射箭一样。也就是说,总趋势可以预测,而具体的价格形势,涉及到的不仅仅是油量供需问题,政治、经济、战争,都会对油价做出不同反应!
  
  资源之争的政治背景
  
  眼下,中国的经济发展已受到全球瞩目,有的支持,以求共同发展,但一些强国对中国的迅速崛起提出“中国威胁论”。既然有“威胁”,就必须设法去抑制。打仗不会轻易发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抑制中国石油运输渠道。他们认为,只要能在石油的供应渠道上采取措施,就有可能减轻或消除中国的“威胁”,于是,种种争夺石油运输的抑制方法产生了。
  
  举个例子,最近日、美联手,利用中国地缘政治和地理,提出“岛链政策”。它既有政治上的内涵,也有军事上的考虑,即想通过海上运输线的封锁来控制石油命脉,这就像一条看不见的绞索锁住中国的对外海域,以达到制约中国经济发展和安全的目的。
  
  中国和美国都是石油消费大国,美国认为中国的能源资源争夺已渗透到美国的“后院”,即拉美地带,如委内瑞拉、巴西以至加拿大,它们都成为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接着,我们又挤进美国的能源供应敏感带,如非洲、中东等盛产石油的地域。此外,中海油试图收购美国的优尼科,美国这个自命为最市场自由化的国家却由国会出面横加干涉。
  
  美国一些政治家认为,中、美在一系列经济领域发展中的冲突,最突出的是能源冲突。这种秉持对石油资源关系的事件和地域的价值观,使美国认为在它的利益势力范围中,受到中国战略性的巨大挑战。日本为了要把自己建立为21世纪的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近年来,以小泉为首的日本政府,一直把中国的和平崛起看作自己最大的威协,用一种根深蒂固的、非理性和极端化的价值取向与中国抗衡。中、日东海石油问题的争端,已跨出一种正常的国际协调关系,使中、日之间的抗争越发令人担心。
  
  近来,美、日结成军事同盟,在日本海域和东海海域频频开展军事演习。日本政界一些人士明确表示:“这是针对中国而搞的”。中国的和平崛起,必须要走向海洋,开发海洋资源是和平崛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海洋攸关中国的和平崛起。强国者必胜于海洋,这是中国近代史的深刻教诲。这样,一些“中国威胁”论的争抗点就集中于海洋的共同开发上。
  
    

[page_break]
节能开发解困局
  
  进入新世纪,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特点,最重要的是显示在能源多元化问题上。但必须指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汽车产业的基本燃料自然是石油,或是天然气,而代用燃料以及电动汽车的真正过渡,也就是产量超过内燃机汽车的产量,大约要100年。
  
  这种估计是真实的。如果说100年后,中国汽车产量达到5000万辆,那么,电动汽车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就要超过2500万辆,这是很难做到的。但未来型汽车我们不能放松,一个燃料时代的变迁却不是一件轻易的事。为了明天的汽车工业,我们多元化燃料汽车都在搞,但真正的产业化,却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所以,最近美国总统布什在国情咨文中提出,要在25年内,使美国的乙醇汽车提高到一半以上,全国发动起来种植玉米,还要搞很多生物质燃料的树和草,用以扩充生物质油料来源。由此可见,美国的领导者也意识到,尽管全国各汽车企业花大力研制电动汽车,但也不放松对多元化汽车燃料开发的努力,这点很具代表性。
  
  中国已成为世界汽车大国,但要向世界汽车强国过渡,如何解决燃料问题则是其面临的最具挑战性问题。我们应采用节能和开发并重的方针。目前,我们的许多汽车消费者仍然愿意坐大排量汽车,把汽车作为一种地位价值的代表,看不起小车,这种根深蒂固的不良思想要靠政府的方针、政策来扭转。
  
  从政治角度看石油资源
  
  石油资源问题已远远超出汽车产业或交通运输,包括堵车等问题,都是涉及严肃的经济持续发展和经济安全问题,是一项政治问题,如果不从这个高度去看待这些问题,争来争去,还是争不出一个名堂。国务院转发六部委关于解禁“限小”政策,至今还未有一个省、市、区有完整的规定方案出台。前几天,广东省人大代表说,广东的解禁“限小”政策要研究,解禁“限小”不能作为一种前提,要从广东交通实际情况出发来处理。我们不禁要问,这究竟代表着谁的意见?广东特殊到什么地步?广东的交通比北京还难吗?广东是最先被油荒袭击的省份,难道这些事情都忘了吗?
  
  节能型社会必须成为汽车产业每一个组成企业的责任,我们要从各个角度去工作,以求在近期内使汽车更节能更小型,这样不仅是汽车产业自身的需要,也是国情的迫切需求。在节能的基础上,汽车产业还要研发代用燃料汽车的未来型的电动汽车,两条腿并重,这样,汽车产业才会有效地摆脱石油资源对自己的威胁,使汽车产业能更好更快地发展。
  
  油价涨不怕,可怕是汽车产业的节能方针不落实,可怕的是社会对解禁“限小”政策持“你有政策,我有对策”的态度。因此,我们说,如果把建设汽车方针的最重要任务放在节能上,这一点并不为过。 

上一页  [1] [2]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