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7时24分报道,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我国能源的开发生产、结构优化、科技装备水平、国际能源合作、节能减排等多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我国初步形成多种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应新格局
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近日在甘肃酒泉开工建设,10年后,风电装机规模有望达到2000万千瓦,超过三峡水电站目前的发电量,成为“风电三峡”。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介绍,60年来,我国能源发展逐步形成了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应格局。
吴吟:2008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26亿吨标准煤,是1949年的近110倍。目前能源自给率保持在90%以上。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我们煤炭所占的能源比重在95%,到去年是69%,这里面就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增加,包括油和气。
包括煤电油气在内的我国能源工业不但彻底摘掉了60年前世界给中国戴的“贫油”帽子,而且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彻底改变了老百姓的生活方式。【我国初步形成多种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应新格局】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小时候我们管火柴叫“洋火”,谁家要是有台黑白电视机那真是了不起。现在,大部分老百姓家里都有了彩电冰箱洗衣机,大城市里有小汽车的家庭也不少,这都与我国能源的发展密不可分。
依靠先进能源科技支撑
能源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先进能源科技的支撑,反过来,能源发展也为我国能源科技的提升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国最早的石油管线克拉玛依到独山子管线全长147公里,沿线是茫茫戈壁。老工人回忆说,当年建管线,阀门要用手来搬动,巡查管线要靠工人从一个泵站走到另一个泵站。如今,在中国石油北京油气调控中心的主控大厅里,工作人员指着一百多平米的巨型屏幕告诉记者,通过现代化的监控系统,调控中心可以对几千公里的长输油气管道实施远程控制。
这位工作人员说:“一旦管道出现问题,可以实时地采取些措施。比如说,新疆的阀门,在北京可以一键进行开和。”
国际能源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始终坚持的是“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体系。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参与能源国际合作,逐步形成“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离不开中国”的能源市场格局。目前,我国已与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勘探开发、炼油化工和管道项目合作。尤其是2008年以来,国际能源合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中俄签署修建原油管道、长期原油贸易、贷款一揽子合作协议,俄境内段和我境内段管道工程都已开工;中缅签署了建设原油和天然气管道的政府协议;中国同委内瑞拉、巴西签署了贷款换石油的一揽子合作协议。
把节能减排放在国家战略高度来考虑
与开发利用始终相伴相随的,是我国对节能减排的高度重视。“十一五”规划,我国提出了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目标。国务院为此成立了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温家宝总理亲任组长并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说:把节能减排放在国家战略高度来考虑,这在全世界是绝无仅有的。
周大地:用国家的力量去实现这是一个重大的创举,同时出台了一系列的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节能的措施,包括国家的投资、进出口税收的调整,等等等等,所作的工作这在全世界也是创新型的。
从1978—2008年,我国以一次能源消费年均增长5.5%的水平支撑了GDP年均9.8%的增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介绍,我国正在实施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中有2100亿元是用于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
解振华:中国政府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抓手,努力克服各种障碍,争取到2010年完成降低能耗20%左右的目标。现在看来,这个目标是有望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