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财经 » 石油行业研究 » 正文

外资抢占市场 对二甲苯惊现价格战

日期:2009-11-10    来源:国际能源网  作者:本站专稿

国际石油网

2009
11/10
14:30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外资 市场 对二甲苯 价格战

    下游行业服装、汽车、房地产等正在复苏,上游原料原油、石脑油价格也在上涨,但近期国内对二甲苯价格却大幅下挫。拥有中国市场20%份额的埃克森美孚近两月来将对二甲苯价格下调了20%,这一价格已经低于盈亏平衡点。面对竞争对手的发难,占据国内60%市场份额的中国石化近期也下调了产品价格。

  专家表示,埃克森美孚大幅下调价格与中东地区对二甲苯装置即将投产有关,由于中东地区原料价格较低,其对二甲苯一旦上市必将对市场产生较大的冲击,打破现有市场格局。在中东产能投产前抢占中国这一世界最大的对二甲苯消费市场是此次埃克森美孚主动发起价格战的最终目的。

  从赚钱到亏损

  对二甲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制造对苯二甲酸,也是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重要中间体,其下游行业包括服装、饮料和食用油脂包装、平板显示器基材、车用和建筑用太阳膜等。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日渐式微,国内服装出口开始回升,汽车、房地产销售更是火爆,这些产业的回暖拉动对二甲苯的需求增长。令人奇怪的是,在下游需求大幅增加的背景下,国内对二甲苯价格却出现了“高台跳水”。

  据了解,对二甲苯的原料是石脑油。业内衡量对二甲苯市场是否盈利的标准是对二甲苯的价格减去石脑油的价格之差在每吨350-400美元之间,如果二者的价差不足350美元,对二甲苯基本上没有利润,这个价差也被称之为对二甲苯的盈利平衡点。

  然而,这个盈利平衡点近期被埃克森美孚打破。

  8月份埃克森美孚对二甲苯的价格为每吨1040-1060美元。10月9日,埃克森美孚宣布其10月份对二甲苯亚洲合同结算价为每吨840美元,并且已与客户日本三井、英国BP达成一致。3个月内埃克森美孚将对二甲苯的价格每吨下调了200美元,降价幅度达到20%。而目前石脑油的价格在每吨680美元左右,对二甲苯与石脑油的价差为160美元,远低于350-400美元的价格区间。对此,中国石化“抱怨”,埃克森美孚给出了打破行业盈利平衡点的价格。中国石化新闻发言人黄文生表示,埃克森美孚降价后基本上没有了利润,这对国内对二甲苯生产商有负面影响。

  跟随对手的价格,国内最大的对二甲苯生产商中国石化先是将对二甲苯价格调整为每吨8800元;随后,中国石化化工销售华北分公司公布的10月份对二甲苯合同结算价为每吨7200元。

  如果埃克森美孚继续维持低价策略,而国际石脑油价格继续上涨,中国石化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其对二甲苯将陷入亏损的境地。

  对手的压力

  对于埃克森美孚此次大幅降价,专家认为,埃克森美孚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以低价扩大市场份额。

  西安隆兴达化工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目前埃克森美孚的对二甲苯价格为每吨6000元,“而且还包括运费”。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对二甲苯的报价为每吨7800元。 广东省珠海万博化工有限公司经营着陶氏化学生产的对二甲苯,其对二甲苯报价为每吨5500元。

  浙江华联三鑫石化有限公司负责对二甲苯采购的负责人表示,作为对二甲苯下游行业精对苯二甲酸(PTA)的生产商,自然是希望采购的原料越便宜越好,因此,在选择产品上价格是第一位的。

  据介绍,PTA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原料,是对二甲苯的下游产品,目前全球80%以上的对二甲苯都被用来生产精对苯二甲酸。

  专家表示,埃克森美孚通过经销商将其产品出口到中国,并以很低的价格压制了中国企业生产的对二甲苯。“PTA生产商大多认为埃克森美孚的对二甲苯质量更好”。

  事实上,埃克森美孚此次降价夺市场也是形势所迫。据悉,今年年底中东地区将有两套对二甲苯装置投产,分别位于阿曼和科威特,其中仅科威特对二甲苯装置年产能就达到83万吨。黄文生表示,这两套装置今年年底投产后,将会对国内市场造成很大冲击。

  专家表示,目前全球对二甲苯年产能已经超过3000万吨,预计到2011年产能将超过4000万吨。由于中东的原油资源充足,成本很低,因此这两套装置一旦投产将大幅降低对二甲苯价格,对国际化工市场造成很大冲击。埃克森美孚显然意识到了这种潜在的威胁,加上其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并不是很高,因此选择在中东两套装置投产之前低价抢占市场。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研究院化工科技信息所的数据显示,2008年国内对二甲苯产能为428.1万吨,随着中国海油惠州80万吨、福佳大化70万吨、中国石化福建炼化70万吨装置相继投产,2009年国内新增产能预计在380万吨左右。而中国是全球对二甲苯最大的消费国,目前仍然有40%需要进口。2008年我国共进口对二甲苯340.35万吨。预计到2011年,亚洲对二甲苯的需求将达到近2400万吨,其中中国为992.3万吨。

  专家表示:“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服装行业的低迷一度使对二甲苯市场遭到重创。但中国经济正在加快复苏的步伐,中国市场更是受到国内外对二甲苯生产企业的期待,扩大中国市场的份额对任何一家石化企业都具有重要意义。”(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作者:陆晓辉)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