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油气战略接替上,国际大石油公司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新的油气发现项目为重点,主要在四个方向上拓展,即主要将西非和墨西哥湾深水区、前苏联、实行开放政策的欧佩克国家和LNG业务领域作为今后新产量增长源。
跨国公司的油气接替战略布局
目前世界上国家级石油公司占全球石油储量的80%,但开发投资相对较少。而私营公司占世界石油储量20%、天然气储量30%,1999~2005年其石油发现量却占世界新发现量的2/3。埃克森美孚、壳牌、BP、道达尔、雪佛龙德士古等全球最大的5家公司只占世界石油储量的5%、天然气储量的4%,但在近5年内发现的新油田占总发现量的20%。目前世界石油市场的“五姊妹”(埃克森美孚、壳牌、BP、雪佛龙、道达尔)加上康菲,其2005年油气产量和炼制加工量仅分别占世界的13%和27%。(见表1)
BP已将其战略重点转向新的五大利润中心,即墨西哥湾(深水区)、特立尼达(天然气)、阿塞拜疆(环里海石油)、安哥拉(深水区)和俄罗斯(TNK-BP)。公司现有利润中心目前的产量为1.15亿吨,预计将以年均3%的速度递减。而新利润中心目前的产量为5000万吨,预计将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长,到2008年产量将达到1亿吨。新利润中心的发现开发成本和操作成本(分别为每桶油当量4美元和2.4美元)均低于现有生产区(发现开发成本为6~7.5美元/桶油当量、操作成本约为5美元/桶油当量),因而新利润区产量的增长和资本支出的下降,将有助于提高BP的整体投资回报水平。
据高盛公司对上世纪90年代以前发现、目前正在开发中的储量在5亿桶油当量以上的50大油气开发项目的统计分析,国际大石油公司在其中占据了绝对的竞争优势。据分析,50大项目的总油气储量约为910亿桶油当量,占目前全球探明油气储量的5%,其中石油储量为560亿桶,天然气储量为350亿桶油当量。2012年时的高峰产量将达到1100万桶油当量/天,相当于2002年全球油气总产量的11%和非欧佩克油气总产量的14%。在达到产量高峰时,50大项目的油气产量相当于国际大石油公司2002年产量水平的32%。表2列出Petroleum Intelligence Week于2005年12月12日公布的2004年世界前50家石油公司中大型国际石油石化公司排名及六项指标(同时列出中国两家公司以资比较)。(见表2)
国际大公司的新增油气状况
储量接替率是反映某一时间周期(通常为年度)内新增探明石油可采储量与储量消耗之间(一般为当年原油产量)的比例关系。当储量接替率大于1时,说明储量增加大于储量消耗,剩余可采储量净增加;储量接替率越大,石油安全程度越高。当储量接替率小于1时,储量的消耗大于储量的增加,说明安全程度较低。
储量修订和新油气田开发投产是储量接替的主要来源。2005年全球新油气田发现规模减小,全球(美国本土和加拿大除外)新发现油气田320个,储量约13.4亿吨油当量,包括6.2亿吨原油和9062亿立方米天然气,但没有储量规模在1.37亿吨(10亿桶)油当量以上的大油气田。尽管如此,大多数石油公司通过已发现油气田的开发投产和老油气田的储量修订,完成甚至超额完成了储量接替的计划。
埃克森美孚2005年在全球已探明石油及天然气储量总量增加了17亿桶石油当量,总产量达15亿桶石油当量,其中石油产量为9.17亿桶,天然气产量为1047亿立方米。包括资产出售,埃克森美孚的储量替代率为112%;不包括资产出售,公司的储量替代率为129%。这是埃克森美孚储量替代率连续第12年超过100%。通过投资及与卡塔尔石油公司在开发销售卡塔尔北方天然气油田生产的液化天然气及管道天然气上不断加强合作,2005年,埃克森美孚在卡塔尔探明的储量共增加了16亿桶石油当量。2005年埃克森美孚的其他增加探明储量来自于在西非对安哥拉及尼日利亚油田的开发,以及来自于在美国、挪威、俄罗斯及加拿大新油田的开发和业已建立的业务。埃克森美孚油田发现成本下降到2005年44美分/桶,比2000年下降20美分。上世纪80年代后期,该公司油田发现成本平均为2.75美元/桶,并下降至90年代的80美分/桶。2000~2005年发现成本平均为58美分/桶。
BP已连续13年实现新增探明储量大于或等于当年油气采出量。按照英国报告准则,2005年BP的储量接替率为100%。如果按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规定,考虑到2005年底的价格因素,储量接替率则为95%,使BP2005年底的探明储量达到180亿桶油气当量。除探明储量以外,2005年BP新增的未探明储量近20亿桶,使其未探明油气总储量达到410亿桶,预计到2010年其中约110亿桶将升级为探明储量。自2000年以来,BP的油气产量实现了年均4.4%的增长,为全球超大石油企业之首。
值得指出的是,壳牌最近四次下调油气储量,引发投资者信任危机。2004年1月9日,壳牌承认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的2002年油气储量数据有误,190亿桶油气储量中有20%不实,决定调减39亿桶油当量。2004年3月18日,壳牌第二次宣布削减其油气储量数字,在第一次下调的基础上,将2002年底油气储量又下调了2.5亿桶油当量,将2003年底油气储量数据下调了2.2亿桶油当量。2004年4月19日,壳牌第三次宣布调减其石油天然气储量,宣布2002年油气储量累计减少43.5亿桶油当量,将2003年油气储量减少5亿桶油当量。2004年5月24日,壳牌第四次调减其油气储量,将2003年底油气储量再次下调1.03亿桶油当量。四次调减后累计,2002年油气储量共下调了44.7亿桶油当量,降幅达23.6%,2003年共下调了6.03亿桶油当量。经过四次储量调整,壳牌2003年底的剩余油气可采储量为143.5亿桶,储量接替率为63%,储采比为10.2(不包括油矿),这些数字已远小于其竞争对手BP和埃克森美孚的相关数字。
国际大石油公司还立足长远,抢占非常规石油业务发展先机,发展LNG、GTL是其重要战略。LNG项目开发不仅成为国际大石油公司商业化其天然气储量资源的关键,而且也将成为公司盈利的重要来源。(见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