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行业要闻 » 石油媒体聚焦 » 正文

低碳交通运输燃料5年内将颠覆石油市场

日期:2009-12-22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作者:刁萃

国际石油网

2009
12/22
13:49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低碳 石油

     “未来交通运输行业对新能源的需求将越来越多,随着新能源更具成本优势,能源供应领域新的企业不断被引入,现有传统能源供给一体化的垄断格局将被打破。”埃森哲中国公司战略部副总裁杨葳17日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发表了上述观点。埃森哲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预测,在政府转变扶持政策,确保替代燃料商业化取得成功的前提下,低碳交通运输燃料可在5年内颠覆当前石油市场。
   目前,运输燃料在全球石油消耗中的比例大约占到了50%,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比例高达全球的30%。杨葳认为,低碳经济的发展需求将成为这些技术商业化的催化剂,使这些技术商业化进程加快也更有市场。埃森哲明确了12项领先技术,并预测在未来5年内这些领先技术最有可能改变运输燃料供求关系并降低排放量。在一项比较内燃机、生物燃料、电动化和其他技术发展现状的报告中,埃森哲提出预警:除非各监管机构能够更具前瞻性地扶持科技向应用技术的转化,否则将会贻误这些技术的商业化的良机。
   埃森哲这份题为《科技发展,拭目以待――运输燃料的突破性技术》的报告从电动化和转基因生物燃料,以及将对排放量,汽油和柴油市场造成最直接影响的现有燃料源中挑选了12项创新技术。该研究报告还介绍了25家计划在未来5年内将这些技术推向市场的公司。埃森哲确定的突破性燃料技术具有如下特点:至2030年,将碳氢化合物燃料的需求量降低20%以上;相比被取代的碳氢化合物,使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30%以上;5年内完成商业化进程;在商业化进程中,相比45至90美元/桶的石油价格,更具有成本竞争力。
   对于新技术的未来前景,杨葳认为,尽管这12项创新技术目前正处于开发阶段,但未必都能成功地推向市场。为了低碳技术提高商业化的可能性,埃森哲认为,政府可通过授权、税收激励、甚至直接投资,转移首批采取新技术的工厂所面临的风险。另外,新能源企业还需要政府提供财政支持和刺激消费政策。
   目前,中国发展低碳技术的活跃程度仅次于美国,中国政府提出了减排目标后也使得中国将成为全球低碳技术商业化最大的目标市场。杨葳告诉记者,新的运输能源技术在中国最为活跃的是电动汽车技术和生物燃料技术。但在她看来,“这些技术的发展未来还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她举例,中国在电动汽车技术上具有一定技术优势,未来产业化后将能给诸如电网公司带来新的市场。但现在制约因素还在于电池的高成本和基础设施(公共充电设施站等)配套未到位,这被视为电动汽车生产大规模升级的关键,但要解决这一问题还需建立全球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有力的智能电网。
   埃森哲的报告指出,新型汽车电网接入技术能够使能量从闲置车辆返还至电网。但是,这项技术的全面商业化将需要超过15年的时间,因为这要求大规模使用充电可插拔式电动汽车。
   “充电可插拔式混合动力及纯电动汽车是最具突破性的技术,但开发该技术所要求的电池成本、性能和安全性依然令人乍舌。”埃森哲高级主管梅丽莎?斯塔克表示,“电池与电动化的关系就如同生物燃料原料与生物燃料的关系,而我们还要克服原料、供应链和可持续性等挑战。例如锂,其成本高,高度易燃,而且十分稀缺,仅在少数国家大规模生产。”
   埃森哲的报告认为,充电可插拔式混合动力及纯电动汽车是所有技术中最具突破性的技术,然而,如果没有政府的激励措施,前期高昂的成本和电池的性能问题将阻碍其市场普及。另外,公共充电设施将是电动化生产大规模升级的关键,但市场还需要全球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有力的智能电网。杨葳向记者透露,国家电网公司已开始相关问题的研究。
   对于新型运输燃料的未来发展,杨葳建议,新型运输燃料的生产企业需要提高跨部门、跨产业之间的合作和协作,例如电池、公用事业机构和汽车行业之间的合作,当然,这离不开政府的协调与帮助。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