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我国在能源问题上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节能20%指标的实现。”2月2日,原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在“2007年中国能源投资论坛”上表示,中国预定的节能降耗目标在“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并未如愿达成,能否在“十一五”末完成预定指标,今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周大地认为,“要实现20%的节能降耗的目标,30%到50%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但是有50%至70%需要通过结构性调整来实现。”
世界各国工业能源消费一般只占能源消费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而在我国,工业能耗占比近70%。许多经济大省工业能耗占比甚至显著高于70%。各种主要高能耗产品的平均增长速度在“十五”期间达到13.1%,其中钢铁的年均增长速度更上升到22.36%。周大地表示,钢材出口增加得非常快,去年钢材出口量增长109.6%,中国出口的钢材超过3000万吨。这说明我国高耗能产业的产能除供应国内的产量以外,已经出现明显的过剩。
周大地认为,高能耗产业的迅速扩张与地方政府盲目追求GDP,靠增加投资和出口扩大市场的指导方针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他指出,目前一些地方GDP的增长靠的是土地、矿产等过去没进入市场的资源拉动,必须挤干这种“资源型泡沫”。而控制投资过热的手段之一就是约束不合理的奢侈性能源消费,控制城市建设的过快增长。
周大地特别指出,目前我国的出口商品总额已经超过国内零售商品的总额,许多企业甘心为国外打工是因为可以享受国家的政策性退税,同样的产品用于出口可能多拿到10%的利润。鼓励出口和引进外资的政策本来是在外汇短缺的形势下制定的,但多年实行的结果是已经在国内形成了相当于10万亿元人民币的游资,企业的生产规模也越来越大,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能源和资源的浪费。
周大地指出,要达到节能降耗的目标,市场净化比行政措施更有效。首先应该针对的就是“谁占有矿产资源谁就可一夜暴富”的问题。对于土地矿产资源,世界各国都收取一定的权益金,在美国,石油权益金的比例为总收益的15%到20%,俄罗斯对权益金是级差式的,超过部分90%的收益国家拿走,而我国目前拟征收的可持续发展基金,解决的还只是由于矿产资源开采造成的负面影响,还不是权益金。必须尽快实现资源价值化。
周大地建议,通过能源多元化,保护一次能源供应和实现能源绝对优化是今后在能源供应方面的重要战略趋向。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核电应突破既有的政策体制,与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让核电走向市场;水电在环保、移民等问题上虽备受争议,但相对于煤炭开采所造成的破坏要小得多,应该尽最大可能加快水电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