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迹罕至的农田,高耸水塔的遮掩,高密市醴泉街道蔡家站村西边一条小河旁,一个土炼油的黑窝点隐藏颇深。8月18日下午,记者根据读者提供的线索,深入窝点进行探访。高密市质监部门根据记者举报,一举将该窝点彻底端掉。
18日下午3时许,记者根据举报人提供的线索赶到了高密市醴泉街道蔡家站村。在村西头一条小河的石桥上往北看,只见河东岸是一排排的民房,而西岸全是庄稼地,种了玉米、棉花等农作物,其中有些突兀地矗立着一个二十多米高的水塔。记者注意到,靠近水塔的地方竖着几根电线杆,电线是从河东岸的村子里引出来的。水塔下面还伸出几根铁管,一股股黑色的浓烟随风向西飘去。举报人告诉记者,冒烟的地方就是土炼油黑窝点。
河两岸通往冒烟处的路已经被几条大沟阻断,记者艰难步行前往,走了十几分钟来到水塔附近,闻到一股酸性刺鼻的味道,且此处的路面上遍布黑色的颗粒。记者继续往前走,看到成堆的废旧轮胎和废旧橡胶管等物堆在水塔东南方向的小路边。水塔下面是两间“长相”奇特的炉子,这些由砖土砌成的炉子没有窗户,屋顶却有六七个冒烟的“烟囱”,这些“烟囱”张着大嘴不断地向外吐着黑色的浓烟,房子旁边的水塔已经被浓烟熏黑,几乎看不见原来红砖的颜色。
记者假装以做生意为由来到这个“厂子”,刚走进院子就看到四个赤裸上身的男子不断从冒烟的炉子边用手推车运出粘糊糊的东西。一位40岁左右的妇女走上前,警惕地问记者是干什么的?记者说听别人讲这个地方回收旧轮胎,自己手里正好有一批旧轮胎和橡胶管子。该妇女语气稍微缓和了一些,说这笔买卖可以谈。交谈中,这名妇女讲,这里收旧轮胎与传送带之类的,可以用废旧橡胶炼油,轮胎和传送带中的钢丝还可以卖铁。“谈妥生意”后,记者以有事为由离开了这个窝点。
记者随后将情况通报给了高密市质监局,该局立即组织执法人员赶赴现场。当记者和执法人员赶到距该窝点100余米的地方时,意外的情况发生了:窝点内的几个人四散逃走。
记者先看到一名赤膊男子从窝点出来,向东跑入河内,之后往北跑了。与记者“谈生意”的妇女跑出窝点,一头钻入了玉米地里,之后便不见了踪影。另外,还有一名壮年男子骑着摩托车朝记者一行人迎面驶来,毫不减速,冲过去之后沿向东的一条土路飞驰而去。待记者与执法人员赶到窝点的时候,发现这里炉火还旺,只留下一个看门的老人。
围着土炼油窝点仔细转了一圈,执法人员给记者讲明白了这一窝点的工作原理。水塔东面的空地上用砖块砌起的两个炼炉,其中一半多炉身被埋在地下。每个炼炉的顶部留着三个烟囱还有两个投料口,工人从位于地面以下的炉口填进燃料高温加热后,将炉内的轮胎、传送带、橡胶管等塑料制品熔化,产生的油气顺着炉子顶部几根管道进入炼炉西边一个用大铁箱做成的冷却池,油气经过降温后变成液体流入旁边的大油罐。待油气收集完毕后,工人再从炼炉内打捞出留下的铁条。
在窝点内的南部空地上,记者看到堆集了大量的一扎扎铁条和钢丝。执法人员介绍,这些铁全是从旧轮胎与传送带当中“炼”出来的。在现场记者还看到一些装满了蓝色胶皮手套的编织袋。据看门的老人说,这些手套都是从一些冷藏厂收来的,也可以炼油。执法人员还告诉记者,这家土炼油没有相关手续,设备安全指数也不达标。
正当质监局执法人员对土炼油黑窝点进行查处的时候,一个四十多岁光着膀子的中年男子走了过来。该男子姓陈,自称是蔡家站村的村支书。
该男子说,河边的这座水塔于1976年建成,原来负责整个村的自来水供应。后来当地政府统一安装自来水,这座水塔就闲置了。2009年该村一个姓刘的村民以每年500元的价格承包了这个院落,却暗地里从事土炼油,当年就被查处了,没想到今年又偷着干,8月18日高密市环保局又来查处,当天说好立即停产整顿,并把通向院子的电源掐断了,并要求其立即将废旧轮胎、橡皮管等原料运走。“水塔周边院落本来很完整,现在他们把靠路的墙都拆了,还占了附近不少农田,天天冒黑烟,村民意见很大,纷纷要求取缔。”该男子说,据他所知这个土炼油窝点也就干了六七天,虽然知道这件事违法,但是没想到问题这么严重。
随后记者和执法人员领着该男子一同到两座炼炉边看了看,只见南边一座炼炉确实已经熄火,但是北面一座炼炉的炉膛内还蹿着熊熊的火苗。
记者跟随执法人员在现场发现,窝点内西侧放着一个硕大的油罐,油罐直径约两米,长十余米。执法人员告诉记者,炼出的油就盛在这个大油罐里。
打开这个十多吨容量的大油罐,罐内几乎是满的。执法人员进行了现场取样,并对窝点内的设备进行封存。记者看到执法人员取出的油料颜色乌黑,带有刺鼻的胶煳味。
执法人员介绍说,这种土炼油加工出来的油料类似柴油,但不能用作机械燃料。因为这种油比传统燃料油闪点高,容易燃烧爆炸,而且杂质很多对机械损害大。今年四五月份,该市多家执法部门联合端掉了一批土炼油黑窝点。由于这个黑窝点隐蔽性大,成为了漏网之鱼。
在现场的高密市醴泉街办工作人员和蔡家站村负责人表示,他们将在五天之内把这个土炼油黑窝点的全部设备进行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