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行业要闻 » 国际石油要闻 » 正文

中俄能源合作 开启两国现代化助推引擎

日期:2010-09-30    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国际金融报

国际石油网

2010
09/30
09:11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中国 俄罗斯 能源合作

    梅德韦杰夫来了。在他身后,是一条蜿蜒的连接两国的石油管道:从东西伯利亚的斯克沃洛季诺延伸到中国东北部的大庆,9月末俄罗斯的石油就开始通过这条管道,源源不断地流向中国;他迎面而来的,是中国的微笑和善意。
  能源输送仅仅是开始
  无疑,对于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来说,这是一趟意味深远的访问。
  能源输送,代表的是未来20年内中国每天接获俄罗斯方面的30万桶石油,象征的是两国之间的血脉相通。但从能源合作的纵深角度思考,就不得不让人生发更多期待:两国将自此开启全方位、现代化建设的助推引擎。
  有观察家之前指出,推动中俄两国关系走向的背后因素是一系列能源利益的集合。随同俄罗斯总统访华的俄罗斯工业贸易部长赫里斯坚科很快就证实了这种战略意义。赫里斯坚科在上海世博园俄罗斯馆前表示,“中俄的经济合作,特别是能源领域的合作,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让其又喜又忧。喜的是,经济实力增长可以带来更多的国民福祉,在国际话语权上也会更为主动;忧的是,高速增长伴随的能源大量消耗,已经让国内资源不堪重负。特别是号称“经济血液”的石油,这一经济建设的必需品持续紧张和短缺,会使中国的GDP被动减速。而这,正是让中国担忧的头等事情。
  突破瓶颈寻求“第二春”
  对于中国来说,从周边邻居搞能源铁路运输,是费力不讨好的无奈选择。“速度不仅很慢,成本高企,这也成为中国和周边国家能源合作的一个瓶颈”。长期关注能源建设的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季志业表示。靠海路进口,80%的石油能源将从海湾地区运过来。“索马里有海盗,马六甲海峡有海盗,海上运输安全是个大问题。”中俄石油管道新近竣工,预示着中国维系经济高增长所需的能源得到平衡、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提供稳定的能源供应,这对于中国从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的发展,是最大的利好支持。
  现代国际社会,唯有双赢才是国家层面进行持久合作的必要前提。这也是比较优势在经济和政治层面的发挥。尽管欧洲仍是俄罗斯天然气和石油的最大出口市场,但管道途径战火弥漫、时局偶有突变的中东,让俄罗斯领导人充满不安;中国稳定的社会经济局势、廉价的管道铺设,甚至可取道中国将石油卖到海洋另一端的日本等国,将达到改善俄罗斯能源出口多元化的诉求。
  “能源牌”让中俄找到默契
  进一步考虑,中俄表面打出“能源牌”,实则因为俄罗斯想同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展更为紧密的关系。俄罗斯正在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现代化这条路必须走稳,还要走得快。能源合作走在前,拓宽中俄金融合作马上进入轨道。对此,胡锦涛主席已明确表示支持俄方提出的——支持人民币与卢布在两国间外汇市场挂牌交易。这种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政治互信和支持,才是中俄未来在国际舞台上争取话语权的重要保证。对于俄罗斯和中国来说,中俄联手,全球经济实力平衡将再一次东移。
  在能源合作的基础上,提升中俄两国贸易的更深层次合作,是两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而俄罗斯也是当前惟一没有加入WTO的世界大国,在加入WTO的紧急筹备中,俄罗斯同样需要中国借引中国的经验。将于10月30-31日举办的“欧洲和中国战略合作与发展论坛”,欧中能源合作以及经贸合作分论坛,将探索更为深入的中俄合作之道。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