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近期刊登瑞士联合银行高级经济顾问乔治·马格努斯的一篇文章,认为世界经济可能面临高油价造成的全面冲击。
这篇题为《世界即将遭受高油价冲击》的文章摘要如下:
原油价格不仅名义上即将达到新高,而且实际上正接近1979年所曾见到的创纪录水平。然而,新一轮“能源冲击”的意义却被普遍视为十分次要。
例如,对预期油价2000年至2004年年底停留在每桶25美元左右,而现货价格2004年年底已达到每桶50美元左右。预期价格与现货价格的差距眼下有所缩小,世人看来刚刚愿意接受高油价。
从长远看,持续高油价也许有助于减轻对原油的依赖。但我们所直接面临的经济问题是能源需求。需求自2003年以来一直以相当于此前10年大约2.5倍的速度增长。据估计,全球石油需求2020年以前可能会增加50%左右。
人们对供应越来越担忧:原油是一桩日产8300万到8400万桶的物流生意,短期可实现的剩余生产能力只有几十万桶。
一些人认为,全球石油生产高峰可能出现在2008年以前的某个时候,另一些人则认为将在2010年至2020年。多数人同意,将在今后10年左右。人们之所以担心常规能源储备会大幅度减少,有几个原因,包括新发现的储备越来越少,世界上常规石油的很大部分,尤其是中东石油,来自过度开采、生产能力正在下降的原有大油田。
所以,就中期而言,价格上涨也许并不预示着供应会大幅度增加。
迄今为止,高油价之所以并没有对全球经济造成压力,原因起码有三个:高油价主要反映的是全球需求强劲;发达国家现在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消耗的石油只有二十世纪70年代的大约一半;国际收支有巨额顺差的国家在全球资本市场、尤其是美国投资,促使长期利率保持在低水平上。
不过,自满毫无道理。过去两年间油价上涨了一倍,达到每桶60美元,相应开支增长相当于美国国内总产值的2.7%左右。对欧洲、日本、亚洲和拉美而言,油价上涨一倍会让它们付出国内生产总值1.7%到2%的代价。
如果中期油价居高不下,情况会如何?例如,其他因素不变,油价发生永久性变化,升至如今60美元以上的水平,那么,今后一年造成的影响就会使韩国、土耳其和南非的国内生产总值下降1%到2%,使中国、大多数欧洲国家、日本和美国的国内总产值至多下降1%。
届时,美国的逆差将再增加相当于国内总产值的1%。欧洲、日本和中国经济的恶化程度会小一些,因为这些国家有顺差。
高油价也许并非过去3年全球经济复苏中需求高峰造成的一种周期现象。就中期而言,油价会出现结构性上涨。高油价也许是一个先期预兆,表明供求失衡,而这种失衡只能借助于更高的油价加以调节,即使这意味着经济衰退或减速。
这种情况下,等待我们的肯定是一场全面石油冲击,而且是在常规石油生产保持稳定情况下。目前,我们可能必须忍受更加昂贵的能源,对它的经济副作用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