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30元和220元。这是5个月以来首次调价。突显发改委新的成品油定价名存实亡。发改委自己否定了自己的定价体系。
去年出台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下称《办法》)规定:国际市场三地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发改委价格司即可相应调整成品油价格。今年国际油价屡突破4%,市场两次传言将调整,发改委按兵不动,使新定价体系两个核心标准--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超4%--成为一纸空文。
当然,发改委可以解释,"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不是非调不可,可根据市场与宏观经济形势而定。当国际原油高于每桶80美元时,开始扣减加工利润率,直至按加工零利润计算成品油价格。目前全球原油价格总在80美元浮动,如何定价自然也就"寸心知"了。
就算严格按《办法》行事,调价幅度照样是个谜。业内人士董秀成曾解释,具体是以三地原油价为基础,计算到中国的到岸价格,加港口费用,进入炼厂,炼厂加工费再加各种税收、合理利润,确定出厂价。往后一直推到老百姓面对加油站,就是零售价。
你知道了三地原油价、到岸价、港口费,石油企业公开了税收,最后炼厂合理利润费用就是一笔糊涂账。市场人士屡猜屡错也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本来就没想让你知道,因为怕投机。
如果定价体系彻底透明,就给了所有中间商甚至国际金融资本囤积居奇的机会。但中石油这些上市公司,需要给市场一个交待。有投资者从其发布的文件中找到如下句子:"国内成品油出厂价以……及5%利润率来确定。"
利润公开了,就能算出价格了吧,也不行,现在又加上宏观考虑及汇率因素。笔者怀疑,发改委出台价格时,也只能根据通胀与两大石油巨头与公众呐喊情况,做个和稀泥的婆婆。发改委两难,撤出政府之手,就会形成垄断价格;不撤,所谓市场化就是一句空话。
发改委如此高深莫测,真的抑制投机了吗?每次市场预测时间节点前,有关企业就大规模囤油,或大规模销售,极端者甚至停售。10月份后全国成品油需求量上升较快,柴油偏紧,批发价逐步攀升,批零倒挂。先在南方省份出现,并逐步传到山东等北方省份。政府不得不出文打击,收效甚微,如今一纸涨价,囤积者收到硕果。因为在出厂价与成品油价间形成了市场价与垄断价、垄断价与市场价的套利空间。
由于我国油品市场是企业垄断与半市场定价之间的怪胎,因此,有关方面一直为石油企业与定价机制辩护,或说垄断企业为消费者谋福利,或说中国成品油价格不比美国高,有的可笑到不值一驳。
定价机制两头不讨好,还不如把原油进口放开,再组建几家大企业,由发改委维持市场秩序。现在这样,消费者不满,企业得了便宜卖乖,累不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