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三大石油公司狂飙突进式的海外并购热潮至今依然波涛汹涌,非洲、中东、南美、中亚……似乎就在不经意间,中国石油企业已经将新一轮的海外扩张速度令人惊讶。这些或大或小的收购引发了不小的关注。
海外并购进入战略机遇期
就在中国石化收购美国西方石油公司阿根廷资产的前十天,中海油也宣布将要收购英国石油公司在阿根廷的泛美能源公司。同样今年8月,中石油宣布收购了澳大利亚规模最大的煤层气生产商,而在前几天,中海油又公告说已经斥资3亿元获得了澳大利益煤层气探矿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三大石油公司在海外收购上的进攻路线图似乎存在不少的雷同之处。而这些雷同之处似乎折射出中国石油公司海外扩张之路并不平坦。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既不是好事也不是坏事,首先应该比较确定的一点就是能去的地方其实不是很多,那么如果三家石油公司都往外走的话,在某个地方碰头是必然的事情,这是对我们来说走出去的比较大的一个问题,第二个方面,如果这三家同时出现,而不是对某一个项目进行恶性竞争的话,应该说是好的不是坏的。
早在去年五月,中石油的董事长蒋洁敏就对外宣称,海外并购进入战略机遇期。其实同老牌资本主义的石油公司一样,外海并购已经成为中国石油公司成长的一个主要手段。然而不同的是,中国的石油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只有短短十多年。“如果把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经验比喻成人的年龄,我们大概只有10岁,而且很多企业可能连10岁都不到。”美国众达律师事务所上海代表处主管合伙人赵久苏律师的这番话,凸显了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道路上的经验不足。他说,虽然2008年比2002年的中国海外并购金额翻了100倍,但60%以上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并不成功,2008年我国企业海外投资损失几乎达2000亿元人民币之多。
收购是结婚成功 但是是生活的开始
其实对国内的石油公司来说,宣布并购一个企业仅仅是开始,更为重要的挑战是并购之后的资源整合。而跨国并购所涉及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问题已经成为是否能驾驭这架战车的关键所在。
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王震说:收购的交易完成了,就有点像两个人经过谈恋爱领了结婚证,但是两个人大家都知道领了结婚证不等于婚姻就会很幸福,收购前要谨慎,收购后实际上就像结婚以后,要多看到别人优点的时候,多包容别人的缺点,也就是说不能完全以自己的文化要去让对方去接受,所以说相互包容是整合里面非常重要的。
林伯强也认为,中国石油公司的外海并购之路知易行难,任重道远,摸着石头过河,在实践中探索是一条玫瑰色的荆棘之路。
林伯强:那么朝前走呢,我的感觉就是,首先我们的石油公司必须有意识地来培养自己的人力资源。这个也可能是个必然要经历的过程,这个我相信其他老牌石油公司也经历过,这个是交学费的过程,因为我们走出去的匆忙,应该尽量避免这个代价太大。
能源外交必须跟上
对中国的石油企业来说,海外并购更大的代价往往还不是经济上的。作为国家石油公司,中国石油公司的海外并购极易被视为国家行为,以致上升到政治高度,这很容易导致并购失败。甚至一些规模比较大的收购行为市场被解读为 “中国能源威胁论”的标志。业内专家表示,其实不论海外业务如何拓展,中国的石油公司始终应该将国内生产经营放在第一位。若能在国内的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海外经营则会游刃有余,可进可退。把国内的油气生产文章做活了,不但能成为抨击“中国能源威胁论”的有力武器,也能使海外并购有“根”。
林伯强说: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就是能源外交必须相应跟上,能源外交永远是能源方面往外走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那么能源外交做好的话可以避免很多很多这样的问题,尽量把并购做得更加商业化一点,尽量不要带政府的色彩,有关威胁论方面自然而然就有所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