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很难再涨价了。一方面,国际油价暴跌至少会形成"大跌后不应再涨价"的心理;另一方面,成品油批发价这两天已经回调,批零倒挂的局面有所缓解。”
“明天(5月9日)成品油涨价的可能性不大了。”5月8日,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说,“最主要的因素是,上周最后两个交易日,国际市场发生了意外原油价格连续暴跌。”
美国时间5月5日,国际油价“风向标”纽约原油期货巨幅下挫8.6%,收于100美元/桶下方至99.80美元/桶;5月6日,国际油价又下跌2.6%,收于97.18美元/桶。尽管出现深度下跌,但记者发现,国际油价的变化幅度仍在国家发改委所规定的4%调价“红线”之上。因此,相关部门未来仍将面对“调或不调”的抉择。
目前涨价暂缓?
“如国际油价不出现超大幅度跳水,国内成品油年内第三次调价很有可能在本月实现。”5月初,有机构分析师说。然而,国际油价的意外暴跌浇灭了本来板上钉钉的预期。
“自利比亚局势爆发以来,国际油价前期累积的涨幅实在太多了。”对此,林伯强分析,就像股市大涨后的回调,现在的国际油价也处在回调阶段。
对于中国市场来说,国际油价大跌将缓解“石化双雄”在中游炼化业务上的亏损,还可能让近期甚嚣尘上的“5月涨价”传闻归于安静。
“短期很难再涨价了。”林伯强认为,“一方面,国际油价暴跌至少会形成"大跌后不应再涨价"的心理;另一方面,成品油批发价这两天已经回调,批零倒挂的局面有所缓解。”
查阅诸多资讯发现,国际油价的变化率仍在4%之上。据5月6日统计,以上次涨价的4月6日为基准期,截至5月5日,布伦特、迪拜和辛塔三地原油加权均价变化率为6.97%,远在4%的“红线”之上,且相较前一日6.99%的统计,国际油价8.6%的重挫只带来了0.02%的变化幅度。
分析师李亚丹分析,“理论上,国际油价连续两天下跌并不真正影响4%和22天的调价"红线"。但相关部门还要综合考虑市场心理、宏观经济走势、调价后对市场产生的影响等综合因素。所以,暴跌后立即上调成品油价并不现实。”
事实上,据媒体日前报道,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也称,“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才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但现在时间上还没有达到22个工作日,所以并没有调价打算。”
未来上调必行?
不过,林柏强强调:“未来是否调价,还是要看22天和4%的必备条件。国际油价跌势只是暂时现象。而且,就幅度比较,国际油价今年以来涨幅超过30%,国内油价涨幅还不到10%。所以,未来再涨一次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也明确规定,当国际油价高于80美元/桶时,开始扣减加工利润率,直至按加工零利润计算成品油价格;当国际油价高于130美元/桶时,按兼顾生产者、消费者利益,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原则,采取适当财税政策保证成品油生产和供应,汽、柴油价格原则上不提或少提。而目前的国际油价还是处在80美元/桶至130美元/桶的区间内。
值得注意的是,有机构却很看好成品油价格的下调。该机构称,如果国家发改委拖延调价时间,且国际油价持续保持目前价位震荡,三地原油变化率会很快跌破4%,并于5月下旬跌入负值,“到5月底或6月初,国际原油的变化率有望跌破4%,届时,国家发改委的下调价格窗口就将打开,同时,相关部门下调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的预期将逐步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