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巨头们的迅猛攻势使世界石油市场面临重新洗牌,这让壳牌石油公司等老“玩家”们头痛不已。
在欧盟的对外关系中,似乎一切都与能源挂钩。4月底的欧美峰会、5月18日结束的欧俄峰会、将于6月6日举行的八国峰会,都主谈能源问题。能源问题之所以牵动着欧盟与国际能源消费国的神经,重要原因之一是当今的国际能源市场已经出现了新的分化组合,新兴力量不断崛起,在资源开发、经营方式、谈判技巧等方面都能标新立异,剑指老牌国际能源公司这些老“玩家”。
新“七姊妹”PK传统四巨头
最近,英国《金融时报》对世界油气市场的“新手”们进行了一番“选秀”,挑出了世界油气市场的新“七姊妹”。
他们是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ARAMCO)、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PDVSA)、中国石油(PetroChina)、俄罗斯国家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巴西石油公司(Petrobras)、伊朗国家石油公司(Nioc)和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Petronas)。这些企业年净收入都在100亿美元以上,对世界原油市场原来的“四姐妹”,即艾克森美孚、皇家荷兰壳牌、英国石油公司与雪佛龙形成了巨大挑战。
根据能源情报研究(Energy Intelligence Research)机构统计,在当今世界能源市场,来自经合组织国家之外的企业已占据主导地位。据大致估算,国有控股为主的新“七姊妹”,控制了世界石油与天然气产量的1/3,其储量则超过世界油气总储量的1/3。
相比之下,“四姐妹”的这一比例分别为10%与3%。国际能源署认为,过去30年,40%的新产量源自发达国家,其中主要以上市的西方能源集团为主。而在今后40年里,90%的新供应将来自发展中国家,其中,最大的供应方应是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2002年,该公司开始实施雄心勃勃的10年计划,旨在将生产容量从每天1100万桶(占当前全球消费量的13%)提高到1250万桶,再提高到1500万桶。这一计划巩固了利雅得这一世界石油“庄家”的地位,当全球石油出现供应不足时,它会拧开“龙头”,如果石油价格跌至“舒适水平”以下时,则将“龙头”关上。在许多国际石油公司与石油消费国首脑看来,沙特阿拉伯这一世界“石油首富”位置在今后相当时期内不会改变,老“玩家”们与之打了多年交道,已经不感陌生。而一些规模较小的国有石油公司近年的崛起,则让老“玩家”们难以咽下这口气。
去年底,英国石油公司与壳牌公司在世界股市的领导地位已被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与中国石油取代,后两家公司的市值在国际能源集团中已占亚军与季军位置,埃克森美孚虽还坐在头把交椅上,但已有“高处不胜寒”之感。
“新玩家”定“新规矩”
石油供应市场的这种重新洗牌源起于上世纪30年代墨西哥开始的资源国有化浪潮,它在上世纪70年代扩大到中东,在八九十年代油价下跌时渐渐消退。许多国际能源专家分析,真正的“明日之星”应属于前文提到的新“七姊妹”。沙特的王公贵族们只为能源政策指方向,却将日常的运作交由才能卓越的技术官僚们处理,这种“抓大放小”的做法行之有效,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因而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国家石油公司。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崛起有目共睹,无论是乌克兰天然事件,与中国日本商谈从西伯利亚铺设油气管道,还是与皇家壳牌公司争夺萨哈林2号液化天然气项目,不断进军欧洲能源市场,都让其名声大噪,其“新霸主”地位已逐渐确立。
中国石油这样的新兴石油公司也非常引人瞩目。据西方媒体报道,中国石油的业务从阿塞拜疆直到厄瓜多尔,足迹遍及20多个国家,光是战争频发的苏丹地区就注资80亿美元。而拥有“中国石油”88%股份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则更遭人嫉妒。一位业内人士警告说,CNPC将成为新油气储备领域的“规则制定者”,正在改写资源竞争、服务、资本与市场的具体规矩。
除了CNPC之外,规模小一些的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和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也让国际能源巨头的经理们寝食难安。由于巴西邻近水域的超深水区有着大量油气蕴藏,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已在超深水域采油技术方面遥遥领先,因而与英国石油公司、艾克森美孚等在安哥拉、美国的墨西哥湾等地都展开了激烈竞争。委内瑞拉作为拉美地区的主要产油国,以往其石油工业命脉一直掌握在美国、英国、荷兰等西方石油公司手中,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76年石油工业国有化。
成立于1975年8月30日的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PDVSA),作为整个拉美地区最大的石油企业,已完全取代西方大公司,独立操作石油工业的上游与下游业务及贸易。PDVSA主要业绩指标在《国际石油周刊》进行的国际大型石油公司评比表上一直位居前四位。另外,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的业绩也不俗,该公司在苏丹、缅甸等地开发得不错,其30%的收益来自国外,在26个国家拥有50多个项目。家长作风已失灵面对“新秀”的不断崛起,老“玩家”自然不会善罢甘休,他们将使出浑身解数维护其传统地位及利益。于是,他们开始游说政府机构,欧盟就是他们的一个游说对象。
这几年在布鲁塞尔,以能源为主题的研讨会非常多。这些研讨会一般由非政府组织出面组织,但参加的往往是欧盟机构的官员,都是一些“规则制定者”,而西方能源集团的头面人物,这时不惜拨冗出席,千方百计要对欧盟及相关机构的官员们进行一番“洗脑”。随着欧盟朝着共同能源政策方向迈进,“能源”与“外交”联姻已是不争的事实。由于几十年的“娇生惯养”,老牌石油巨头们已养成很多“不良习气”,恐怕很难改变。
有分析认为,巴西国家石油公司与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这些规模不算大的企业,近年之所以能在强手如林的形势下崛起,一大缘由是他们“出身卑微”,容易得到一些拥有丰富资源的国有公司青睐。相比之下,像“四姐妹”那样的巨头,往往趾高气扬,对合作伙伴们不能平等相待。壳牌公司主管石油勘探与生产的经理伯林德就坦陈,国际能源公司这些玩家们应该扪心自问:我们该如何维持这种婚姻?以往的家长制作风已经不行了。这种“家长制”作风体现在与人谈判时的语气、招聘与培训当地工程师,建立基础设施等方面。法国道达尔公司的老总认为,这种新手参与竞争,不断挑战老牌石油巨头的格局将在今后相当长时间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