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通知,决定推进航空煤油价格市场化改革,自2011年8月1日起,国内航油出厂价格开始每月一调,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业内人士认为,航油价格“自调”增强了与国际油价接轨的灵活性,以目前的国际航油价格计算,国内航油价格有下调空间,因此,燃油附加费也有望随之下调,为旅客的航空出行“减负”。
航油市场化定价“投石问路”
“航油价格率先实现自主定价对市场来说并不意外。”息旺能源成品油分析师廖凯舜告诉记者,航油占我国原油加工量的比例在4%左右,影响的主要是高端客户,价改阻力相对于汽柴油要小,因此可以率先实现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为我国成品油定价市场化改革探路。
兴业证券分析师曾旭认为,新的航油价格形成将体现石油公司、航油公司、航空公司的三方博弈。
今年以来,国内航空公司已三次上调燃油附加费,目前800公里(含)以下航线燃油附加费为80元,800公里以上航线为140元,达到历史次高水平。
“新定价机制正式实行后,根据目前新加坡国际航油价格水平,8月航油价格存在下调的可能,8月燃油附加费很可能随之下调。”中信证券报告指出。
成品油定价改革处在较好时机
航油价格定价调整无疑是我国整个成品油价格改革体系率先突破的重要一环,多位专家均表示,汽柴油和航油所针对的客户群体和市场格局都有很大不同,汽柴油的企业自主定价在短期可能很难实现。
据了解,国内航油主要由三大石油公司生产,民营地炼基本没有参与其中。因此,三大石油公司参与航油定价对民营炼厂来说影响微弱,而汽柴油则大大不同。如果三大石油公司拥有定价权,可能进一步强化其垄断地位,包括中化工、陕西延长石油等国营石油公司以及民营地方炼厂在竞争中可能更显弱势。
此外,从上下游议价能力来看,航油消费群体集中在国内的航空公司,尤其东航、国航、南航三大国有航空公司垄断了国内市场超过80%的份额,拥有着较强议价能力。相比之下,汽柴油消费主体更加分散,议价能力较弱。
但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国际原油价格处于相对低的价位,是推进定价机制改革,实现国内与国际价格进一步接轨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