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财经 » 石油财经要闻 » 正文

IEA三次抛储败走油价战

日期:2011-08-09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作者:王康鹏 陈少智

国际石油网

2011
08/09
11:45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IEA 油价

    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下称IEA)不太可能再第二次释出原油储备。”7月21日,离油储释放行动结束还差2天,IEA总干事田中伸男宣布了这一决定。

  IEA 历史上的第三次释放油储行动,就此草草收场。这也宣告了IEA与另一“大佬”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的油价战争正式“熄火”。

    “基本实现预期目标。”虽然IEA在最新的评估报告中作出了如此结论,但这明显是在自说自话当前的国际油价甚至比IEA抛储前更高。

  第三次抛储

  6月23日,IEA的28个会员国经过紧急会议讨论后,宣布了一项重大决定:在未来30天内,其成员国将释放总计6000万桶的战略石油储备,以缓解利比亚内战造成的原油出口中断所带来的供应压力。

  IEA的意外之举,瞬间在国际能源市场搅起轩然大波,原油价格大幅下挫。当天,纽约商品交易所8月轻质低硫原油期货合约价格盘中最低下探至每桶89.69美元,创今年2月22日以来的最低水平,收盘结算价跌至每桶91.02美元,跌幅4.6%。

  “释放6000万桶应急石油储备是史无前例的,此举旨在预防石油市场出现与2008年类似的"硬着陆"一幕。”在评价油储释放计划时,田中伸男如此说道。

  1974年,为应对欧佩克的“石油禁运”,发达工业国家成立了代表石油消费国利益的组织IEA。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IEA首次宣布动用储备,立即显示了非同寻常的威力:当天,国际油价暴跌30%,并在以后数年都维持低位。

  2005年,美国遭遇卡特里娜飓风袭击,墨西哥湾的石油生产平台、管道以及炼油厂被摧毁,IEA宣布动用储备,油价下跌在4个月之后才恢复。

  今年6月23日的行动,是IEA有史以来的第三次。对比前两次,诸多业界人士认为,本次抛储多少有些意外,因为国际局势并非如前两次那般危急。

  IEA解释称,到今年5月底,利比亚动荡已经造成国际轻质低硫原油供应减少1.32亿桶。利比亚是OPEC成员国,其石油产出占全球总产出的2%,由于局势动荡,利比亚原油供应基本中断;但OPEC却在6月8日决定不增加产能,世界石油供应存在短缺危机。

  “这就说明已经到了一个需要填补额外供应的紧急时刻,这就是为什么IEA采取果断决定的原因。做出这个决定并不在价格,而是要确保提供充足的市场供应,以保障不对处于一种脆弱状态的世界经济造成不必要的损害。”IEA新闻办公室职员在回复《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的电子邮件中说。

  IEA新闻办公室职员在电子邮件中还称,6000万桶计划中,各个国家的分配比例将按照IEA的消耗总量来计算,较大的石油消费国将承担更多的比例。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将释放总量的50%,欧洲30%,剩下的20%由亚洲国家承担。

  IEA抛储计划发布后,国际油价经历了连续多日的下跌,国际投行纷纷下调了对国际油价的未来预期。6月23日,高盛发布研究报告称,IEA此举可能令每桶油价迅速下跌10~12美元。

  不过,国际油价随后的走势却令人大跌眼镜。短暂下探后,国际油价走出了“V”形反转。

  以北海布伦特原油价格为例(伦敦商品期货交易所交易,更多反映欧洲市场的原油价格,利比亚供应中断受到影响最大的也是欧洲),最低下探至105.12美元/桶,随后就一路涨至110美元以上高位,至7月22号维持在117.51美元/桶,比6月23日还高了3.3美元。

  “这可能是IEA历史上干预最无效的一次了。事实已经证明,IEA的抛储行动只能是短期作用,6000万桶的量并不大。抛储只是表明了一种姿态,其效果更多在心理层面,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投机炒作。整体上看,国际油价还是会震荡向上。”中石油价格商情处副处长吕东悦称。

  目前,全球每日原油消耗量约为8600万桶,6000万桶仅相当于全球石油日消耗量的70%。6000万桶的储备,按照每天200万桶的规模投放到市场,比利比亚每天150万桶的减少量还多了50万桶。

  美国民生牌?

  IEA宣布干预举措,让饱受高油价之苦的石油消费国拍手称快。虽然最终结果并不如意,但至少表明:OPEC拒绝增产、放任油价飙涨的做法将会受到反制。

  代表着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利益的OPEC,在世界石油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公开资料显示,OPEC拥有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储量的69.7%,石油产量占世界石油产量的43%,石油出口量占世界出口总量的43.6%。

  2010年12月,OPEC秘书长巴德里(Abdalla Salem el-Badri)宣称,如果在市场基本面的推动下国际原油价格升至100美元/桶,OPEC将调整产量目标。但OPEC却最终食言,6月8日其成员国会议作出了拒绝增产的决定。

  面对IEA的公然“叫板”,OPEC表示了强烈反对。6月23日,一些OPEC成员国迅速达成了一致,威胁称不惜采取减产等报复性措施,以拉抬国际油价。 “由于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主要经济体的通胀压力和失业率高企,全球经济复苏势头放缓,国际原油市场的需求量也在出现下降,因此并不存在市场供应短缺的情况。”巴德里对外强烈质疑IEA的做法,并要求IEA立即停止这项措施。

  IEA、OPEC的“互掐”,引发了外界对两大机构再一次爆发“油价战争”的遐想。以实力看,IEA完全具备与OPEC叫板的底气。

  “IEA的总储备量超过40亿桶,这相当于146天的净进口量,其中有1.6亿桶专门用于紧急公共用途;即使这6000万桶的行动结束后,所有成员国仍然持有超过90天的净进口量。”IEA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提供的资料显示。不料,这场IEA挑起的“战争”随着抛储行动的结束很快偃旗息鼓。7月21日,IEA发布消息称:IEA目前将不会寻求释放更多的石油储备,6月份决定释放6000万桶石油的行动迄今还没有完成,库存石油仍在进入市场。

  虽然IEA还表示“将继续密切监视市场情况,随时准备采取行动”,这也无法掩盖IEA败下阵来的狼狈。世界主要的石油消费国不免失望,IEA的主动放弃和不作为,很可能让OPEC更加为所欲为。

  在吕东悦看来,IEA的抛储行动更多是美国主导下,为了其国内政治选举的需要,这个动机本身就有问题。“经济复苏乏力、失业问题不解决,奥巴马政府压力巨大,降低油价减轻经济增长的压力,是一张很好的民生牌。”

  “OPEC与IEA的矛盾还未到不可调和的地步,买卖双方只是一时的矛盾。在OPEC内部存在分歧,美国施加压力后,其伙伴沙特已同意单方面增产。油价还未失控,也并未超过欧美发达经济体的忍耐限度,IEA与OPEC不会一下子撕破脸皮的。”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经济师牛犁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中国的尴尬

  抛储结束后国际油价的不降反涨,似乎告诉世人这样一个现实:IEA左右不了国际油价的走势,未来国际油价还将涨得更高。

  在这一预期下,国际投行纷纷改回了此前因IEA抛储而下调的油价预期。美国财经杂志《巴伦周刊》指出,“明年第二季度,油价可能涨至150美元/桶,并将保持数月的高位”;野村证券更是将油价目标值定位在创纪录的200美元/桶。

  如果油价涨至150美元/桶甚至更高,这对脆弱的全球经济绝非好消息。根据德意志银行的估算,一旦油价持续升至每桶120美元水平,全球经济增长就会受到伤害。油价每上升10美元/桶,全球GDP增速就会在两年的周期内下降0.5个百分点。

  “油价的影响因素很多,供需基本面外的国际局势变化、美元贬值、国际投机炒作等都会推升油价。如果是涨到150美元往上,中国受到的冲击会非常大,国内防通胀的压力已经这么大,高油价带来的输入性通胀将比较难以控制。”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和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小丽对此很是担忧。

  根据IEA的统计数据,中国已经在2009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2009年中国消费了22.52亿吨油当量,较美国高出了约4%;去年,中国进口原油达到创纪录的2.39亿吨,对外依存度突破国际公认的50%警戒线,达到53.8%。

  为了进口原油,2010年中国耗费掉了1349.36亿美元,占到了石油和化工行业进口总额的近一半。在世界石油市场上,中国是一个大买家,但却始终是毫无话语权的被动接受者。

  在本次抛储行动前,IEA照会了中国、印度等,但中国却只能作为“看客”,而无任何行动能力。

  “中国目前还不是IEA成员国,IEA要求的90天战略储备、油储信息公开透明等条件中国不满足。中国的需求量快速上升、产量上不去,目前看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者,定价权的争取现在还看不到。”国家信息中心牛犁表示。

  目前,中国国家二期石油储备项目刚刚开工,广东湛江、惠州等八大项目预计将在2012年完成。2008年,石油战略储备一期项目建成,总容量1640万立方米。按照此前的说法,目前中国石油战略储备量大抵可用1个月,这与IEA成员国所普遍要求的90天储备水平相距甚远。

  “按理说,中国应该在国际石油市场有一定的定价权,但目前并不能得到市场认可。中国需要加快建设更充足的石油战略储备,以应对油价波动冲击,这是很紧迫的事情。但目前,也只是建成了第一期储备,储备量远远不够。”刘小丽表示。

  7月13日,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国内航空煤油将从8月1日起与国际市场接轨。这再一次明示了政府推进成品油价格改革的决心。按照发改委官员此前的说法,成品油价格改革将在年内推行,市场化、国际接轨是方向。

  一个坊间传言的方案是:中国成品油定价权将下放给三大石油央企。

  有分析人士指出,若改革如期推行,此前“国内油价间接接轨国际”的防火墙就将不复存在,国际油价的波动将直接对国内经济造成冲击。很显然,目前国内经济并没有做好迎接高油价的准备。

  “短期内油价接轨国际,后果会比较严重。高油价时代,中国需要改变被动接受者的角色。”刘小丽。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