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说,国际油价的变化对法国内外形势的影响不大。这主要与法国的能源政策、能源结构以及其石油战略储备政策相关。
一、危机中吸取教训,发展能源经济和核能开发计划
第一次石油危机以前,法国对于石油供应具有很强的依赖型。1973的第一次石油危机使法国猛醒,开始意识到应该改变法国在能源供应上对石油的依赖局面。法国政府采取的第一个应对措施就是掀起具有决定意义的节能运动。但是,1986年,由于石油反危机使世界石油价格从每桶30美元跌落到每桶10美元,法国政府因此放弃了节能政策。此后,石油价格一直在每桶33到35美元之间徘徊,而法国政府的第二个应对措施也应运而生,这就是史无前例的核能开发计划。
虽然节能和开发核能政策都是在十分困难的背景下提出来的,但它们仍然深刻影响当今的法国,法国因此而拥有一些令人瞩目的王牌。由于大规模发展核电,法国的能源自主率已从1973年的22.7%提高到今天的50%。与欧洲领国相比,意大利的能源自主率为16%。法国即没有英国的石油,也没有荷兰的天然气,更不像德国一样开采煤矿。核能使法国家庭支付的电费比欧盟的平均水平还低10%。此外,法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德国和英国分别低40%和35%。
二、确定四个能源发展目标
法国政府认为,大气变暖应该是世界各国需要关注的问题。目前,全球向大气层中排放约70亿吨的二氧化碳,这就是为什么全球气温在一个世纪里上涨了0.6度的原因。而这一趋势仍将继续,到2100年,全球气温将继续上涨1.5度到6度。事实上,温度提高几度就足以破坏环境、引发热带疾病和造成气候灾难。法国政府认为,为了稳定全球气温,人类只能向大气层中排放30亿吨的二氧化碳。发达国家必须将其排放量减少四分之三,也就是在50年里每年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低3%。
此外,法国政府知道,法国不仅没有石油,而且几乎没有天然气。这就是为什么在第一次石油危机以后,供应安全成为法国政府倍加关注的问题。
在当今社会,当中国以10%的经济增长速度成为世界石油第二大消费国,当经合组织的石油生产处于停滞,而欧佩克拥有80%的石油储备,当20年后俄罗斯将成为欧洲天然气的第一大供应国,法国政府清醒地认识到,供应安全应是法国政策的核心。
为此,法国政府提出四个发展目标:
1、控制能源消费,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法国政府认为,控制能源消费并不是一个无法企及的目标,它是非常具体的。10年以后,法国将以9%的能源消费增长水平实现25%的财富增长。30年以后,法国将以2015年的能源消费水平创造相当于目前两倍的财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该使用所有的政策手段,提高法国人民对能源问题的敏感度,并通过经济手段加以作用。
应该重视潜在的能源经济部门,如建筑业。法国政府将2000年确定的对于新建筑物的热标准降低了10%,目的是到2050年时使热标准降低三分之二。
继续实施公路限速政策:由于有效的限速政策,法国运输领域的能源消耗三十年来首次下降。2003年下降1.8%,此前5年一直以1.3%的速度增长。
2、发展可再生能源。法国政府认为,所有的能源对于环境和就业来说都是重要的。同时,在石油和天然气价格飞涨的情况下,其它能源也是对明天的一种保证。目前,其它能源占法国能源消费的比例不足6%。因此,法国政府提倡从现在到2015年,将生产热能(木材、废料和太阳能)的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提高50%。这一目标是可以实现的,2003年,法国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增长率增长了8%。
此外,法国政府还希望从现在到2010年,将以可再生能源生产的电力总量提高15%-21%。这一领域的关键就是潜在的水利发电的发展以及风能、潮汐能的发展等。
最后,法国政府还鼓励所有绿色燃料的开发,并提供免税等优惠政策。
3、继续发展核能。法国政府充分肯定了核能在法国能源供应上的重要作用,并决定坚定不移地大力发展核能。但是,到2011年,法国一半核电站的平均年龄达到30岁,这是一个核电站最初预定的使用寿命。为了保证核电站的安全运行,避免可能因老化带来的危险,同时也为了避免核电反对者因此借题发挥,重新将核电带来的危险与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比较,法国政府决定在2015年到2020年以新一代的核电站代替目前的核电站。在技术的选择上,法国将使用欧洲压水式核反应堆。法国政府认为,压水式核反应堆是最现代和最安全的选择。它比其它反应堆的安全性高10倍,费用低10%,核废料减少15%-30%。
4、注重能源的研究开发。与温室效应作斗争,不仅意味着摈弃恶劣的旧习惯,同时也意味着要寻求有效的新技术。这些新技术将成为法国政府未来鼓励研究的首要课题之一。例如如何回收和保存排放到大气层的二氧化碳,如何使使用绿色燃料或燃料电池的车运行等等。法国政府将为新的研究开发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三、建立完善的石油安全储备系统
法国政府维持安全储备的两个原则是:在石油安全储备的建立和保存上实施特殊规章;在全法国境内保持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平衡。
一战以来,法国政府逐渐认识到了石油产品的战略特殊性,并要求石油运营商必须拥有大量的储备。这一要求的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军队在燃料方面的需求,此后,储备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其目的也随之发生变化。建立坚实的石油储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限制和避免燃料供应短缺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危险和负面影响,是政府在石油供应严重中断的情况下,如国际石油危机,航运罢工,政治封锁,或进口管理缺乏远见时采取的应对政策。鉴于石油产品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以及石油产品在公共安全和国家独立方面的特殊影响,法国的立法机构在1992年对法国原有的石油体制进行了改革,纳入了上述有关战略石油储备的两项原则,颁布了新的1992年法。
国际上,有关战略储备的具体规定因国家而异。对于已经加入国际能源署的国家,国际能源署要求这些国家建立一个相当于90天原油或成品油净进口量的储备。对于欧盟成员国,欧盟要求成员国建立一个相当于90天原油或成品油内部平均消费量的储备,储备量的计算以上一年度为标准。鉴于法国是已经加入国际能源署的欧盟成员国,所以在石油储备上必须满足上述双重标准。
法国政府在“1992年法”中重申:每一个特许经营者必须承担战略储备义务,负责储备的公司免征石油产品内部消费税。战略储备的数量(成品油)为前一年销售总量的27%。对于海外省、海外领地和地方行政区域,战略储备的数量为前一年销售总量的20%。在法国,有关储备的数量通过规章条例加以规定,而不是以法律的形式,目的是使规定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事实上,法国一半以上(56%或81%)的石油储备由“法国石油战略储备行业委员会”(CPSSP)通过特许经营承担。其余的储备为石油经营者进行的所有权储备或使用权储备,其中一部分(10%)储备可在法国本土以外,通过政府间协议的方式进行。代表石油经营者的CPSSP将部分石油储备的义务委托给“安全储备管理有限公司”(SAGESS)完成,其余的由经营者以票据储备的形式完成。CPSSP是一个为国家经济发展服务的行业委员会,它的唯一任务就是建立和维持国家的战略石油储备。根据法律,CPSSP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安全储备管理有限公司”的采购计划;决定支付给经营者的票据费用;决定经营者需要支付的其他费用;决定SAGESS储备的销售计划。SAGESS是一个负责完成公共任务的私有公司,它是根据1988年的部颁法建立的。根据该法律,SAGESS是一个联合储备公司,负责维持并管理国家的部分战略石油储备。建立SAGESS的主要目的是推动市场的公平竞争,减轻经营者资产负债表中强制性储备的负担,改善紧急状况下的供应安全和储备的区域分布。SAGESS在CPSSP的批准下完成管理国家储备的任务,国家和CPSSP对SAGESS实行严格监督和控制。SAGESS代表CPSSP负责每天的管理和经营任务,在CPSSP的要求下购买储备石油,并且只能在CPSSP允许或国家的要求下卖出石油。SAGESS的任务是:执行CPSSP的决定,决定石油购买的期限和时间,制定公司的存储政策(支付租金等),制定公司的财政政策和建立公司的预算等等。
为了保证石油储备在法国领土上的平衡分布,法律规定行政管理部门在征得CPSSP的同意后,负责批准石油储备的具体位置。储备的石油必须在保持总量不变的条件下进行永久保存,总量的改变由法国经济财政工业部能源和原材料总司下属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局(DIREM)决定,能源和矿产资源局决定储备的分配及允许的储备金额。战略储备石油可以储备在专用仓库里,也可以使用分配石油的仓库或炼油厂所属的仓库等,以便于质量循环。
法国对于石油战略储备的立法和有效的管理方式,以及法国境内战略储备的平衡分布,增强了储备的有效性,不仅为法国消除因传统的供应管道缺乏或堵塞所造成的、并日趋严重的地区紧张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也大大增强法国应对国际能源变化的能力。
四、从容应对国际油价,法国政府一手硬一手软
50%的能源自主率,有效的能源供应安全政策以及良好的战略石油储备管理体制成为法国政府从容应对变化莫测的国际油价的基本保证。
尽管如此,面对国际油价变化,法国市场的反应却并不让人乐观。随着近一段时期以来的油价暴涨,法国市场的油价也节节攀升,引来了海洋捕捞者、运输业和菜农的一片抱怨之声。在对当前的形势进行审慎分析之后,法国政府认为法国汽油和柴油零售价格的上涨除了受国际市场的影响以外,很多石油公司和零售商欲借机牟利亦不容忽视。为此,法国政府采取一手硬一手软的办法,一方面警告石油公司和零售商在不遵守市场规则、非法牟取暴利的情况下将受到惩处,另一方面政府陆续对海洋捕捞者、公路运输者等出台减税措施,同时从2004年12月1日开始降低石油产品内部税(政府对每单位销售的石油征收的固定税金),从而减轻了油价上涨给广大石油消费者带来的负担,使石油消费者普遍受益。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国际石油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石油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石油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石油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