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财经 » 石油行业研究 » 正文

海合会国家石油美元流向分析

日期:2007-11-01    来源:中国石油期货评论  作者:中国石油期货评论

国际石油网

2007
11/01
14:07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海合会 石油美元 流向分析

     近年来,海合会国家的经济迅猛发展,该地区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以及国际市场能源产品的价格持续攀高使得海合会国家通过能源出口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世界各国政府以及经济金融学家们纷纷将目光投向这里,希望能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从中获益。
 
  海湾合作委员会(GCC)国家是由沙特、阿联酋、科威特、卡塔尔、阿曼和巴林六国组成,其中沙特、阿联酋、科威特和卡特尔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成员。根据石油输出国组织2005年年度报告数据,海合会六国的石油储量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45%,天然气储量约占世界天然气总储量的23.2%。其中,沙特已探明石油储量2643亿桶,已探明天然气储量68340亿立方米, 2005年石油产品出口1062亿美元;阿联酋已探明石油储量978亿桶,已探明天然气储量60600亿立方米, 2005年石油天然气产品出口381亿美元;科威特已探明石油储量1015亿桶,已探明天然气储量15720亿立方米, 2005年石油产品出口264亿美元;卡塔尔已探明石油储量152亿桶,已探明天然气储量257830亿立方米, 2005年石油天然气产品出口117亿美元;阿曼已探明石油储量56亿桶,已探明天然气储量9950亿立方米, 2005年石油天然气产品出口168亿美元。海湾六国2005年石油总收入达到近3000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了49%。
 
  如此多的石油收入和因此带来的全球贸易不平衡问题不能不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为了缓解这种不平衡,也为了改变单一的经济结构,促进本国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海合会国家正在积极地消费石油美元。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 基础设施建设
 
  海合会国家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国际石油价格波动之后,已经深刻认识到国民经济完全依赖石油出口的弊端和危险性。因此积极发展非石油产业,推进企业私有化进程,努力吸引国内外投资,制定了致力于使国民收入来源多样化的战略方针,努力摆脱国民经济对石油产业的过分倚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各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
 
  2005年开始的沙特第八个五年计划中明确指出要继续扩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国内铁路网建设、海水淡化工程、水力发电工程、输变电网升级改造、沙漠地区公路建设和维护、通讯网络扩容等一系列项目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沙特政府更是大手笔地投资210亿美元兴建了朱拜勒和延布两个工业城,以及在红海边的沙漠无人地区投资260亿美元兴建了阿卜杜拉国王经济城。沙特政府预计,未来20年,沙特将需要投资9000亿美元,包括2900亿美元用于住宅领域、1400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领域、1150亿美元用于电力领域、900亿美元用于海水淡化和其他水处理项目。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卡塔尔大兴土木,除了为2006年亚运会兴建体育场馆和配套设施外,还推出了多个大型建设项目,包括180多座高楼、37家饭店、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新机场,庞大的现代化公路网和城市排污系统。在卡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下,大型私人房地产项目也陆续出台,投资额动辄数亿美元。卡塔尔航空公司更是加快了其发展、扩张的步伐,除新机场工程开工之外,卡航在巴黎航展一次订下80架大型客机,价值152亿美元。
 
  迄今为止,阿联酋已对外公布建筑项目金额总额1704.92亿美元。阿联酋的迪拜酋长国已经开始修建城市地铁项目、公路改造项目、人工岛填筑项目,同时还修建了包括近800米高的世界最高摩天大楼等多座建筑项目。阿布扎比酋长国还将投资3000亿美元,用于各种基础设施项目。
 
  科威特公共工程部表示,未来几年科威特将有500个总价值103亿美元的大型基建项目陆续执行。
 
  海合会国家上一轮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目前正进入维护改造期。随着石油高价位的持续和石油收入的增加,海合会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将进一步加大。
 
  二、 石油及化工项目建设
 
  石油天然气生产和石化工业是海合会各国的支柱产业,也是国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国际能源价格一路飞涨,能源消费供不应求的今天,海合会各国也加大了对石油天然气生产以及相关下游产业的投资力度,不断扩大产量,满足市场需求。
 
  沙特作为世界最大的石油生产国,于2005年拨款约500亿美元,作为今后5年的各项油气工程发展费用。其中230亿美元用于上游开采项目,150亿美元用于下游炼厂项目,其余归沙特阿美石油公司支配。并且另拨款200多亿美元在今后5年里提高其境内外8个炼油厂的生产能力。
 
  在化工产业方面,根据沙特投资总局的预测,2004-2009年期间沙特在碳氢化合物工业的投资将达到944亿美元,沙特将成为世界石化产品的主要中心。沙特基础工业公司(萨比克)计划未来几年内投入约80亿美元扩大石化及其他产品的生产,从而使其石化产品的生产能力在2008年达到6000万吨。
 
  仅在2005年下半年和2006年上半年,沙特就在石化领域与多家国际知名企业签署了多个项目合同。
 
  2005年8月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与日本石化公司合作,在“拉比赫”地区投资85亿美元兴建新的炼厂项目。
 
  2005年8月沙特东部石化公司与英国STONE AND WEBSTER公司签订10亿美元的合同,扩建在朱拜勒的石化工厂,扩建后该厂将年产130万吨石蜡。
 
  05年10月沙特东部石化公司与美国“石伟”建筑和工程集团公司下属的四通“石伟”公司签订了价值9亿美元的乙烯生产线合同。
 
  2005年9月萨比克公司与中石化上海工程公司、中石化第二建设公司与荷兰AK公司组成的联合体签署了萨比克年产40万吨聚乙烯、40万吨聚丙烯生产装置建设项目合同,合同金额约7.6亿美元。
 
  2006年5月,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分别与法国道达尔石油公司和美国康菲石油公司签署了两个石油炼厂项目合同,总价值120亿美元。
 
  卡塔尔政府继续采取优先发展能源经济的战略,鼓励石油天然气生产和提炼加工,不断推出石油天然气和石油化工巨型项目。卡近年来在石油天然气领域的投入已逾600亿美元,今后五年还将再投入700亿美元。卡塔尔石油产量已由五年前的每天35万桶提高到目前的80万桶,预计五年后将超过100万桶。
 
  2005年11月卡塔尔拉斯盖斯公司液化天然气四号线的正式投产使得卡塔尔天然气年产量达到1600万吨。于2006年上半年投产的五号线以及计划2009年投产的六、七号线,将使卡塔尔液化天然气年产量达到7700万吨。届时卡塔尔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和出口国。
 
  为扩大出口,卡塔尔还大力发展石油天然气远洋运输船队,尤其是液化天然气专用船队。2005年已有四艘液化天然气巨轮和一艘巨型油轮交货,年底前又签署了价值90亿美元的12艘液化天然气巨轮合同。
 
  为使本国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近年来卡塔尔还大力发展石油天然气化工,2005年在建项目已有12个,包括炼油厂、化工原料厂和化肥厂等,总投资估计将达到200亿美元。
 
  科威特计划投入63亿美元对现有炼厂进行维修和改造,以扩大生产能力。
 
  在2002-2025年的23年内海合会国家在石油领域内的投资将达到3260亿美元,以使其石油生产在世界上所占的比例从32.2%提高到38-40%。
 
  三、 外汇储备及抵消债务
 
  上个世纪90年代,因支付解放科威特的沉重债务,海湾国家外汇储备大幅下降,总额低于300亿美元,其中沙特外汇储备下降最为显著,1995年底沙特外汇储备仅为50亿美元。根据世界银行最近公布的统计数据,2005年底海合会6国外汇储备为1451亿美元,而2000年上述国家外汇储备总额为751亿美元。2000年海湾六国阿联酋、沙特、科威特、卡塔尔、阿曼、巴林外汇储备分别为145、462、88、13、27、16亿美元,2005年上述国家外汇储备则分别为230、1011、95、49、41、17亿美元,预计2006年将分别达到259、1336、113、45、45、19亿美元。
 
  海合会各国利用巨额财政盈余支付部分公共债务,2003年沙特政府债务占GDP的82%,2004年下降至65%,2005年只有46.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今年会下降到27.1%;阿联酋由2004年的8.4%降到2005年的6.6%,预计今年降至2.8%;卡塔尔由2004年的42.2%降到2005年的30.2%,预计今年降至24.4%;科威特由2004年的20.4%降到2005年的14.0%,预计今年降至11.9%;阿曼由2004年的15.4%降到2005年的11.1%,预计今年降至9.5%;巴林由2004年的28.6%降到2005年的24.8%,预计今年降至23.5%;
 
  四、 海外投资
 
  据阿联酋“海湾新闻报”报道,海湾阿拉伯国家85%的财富都投资在海外,只有不足15%的财富投资在本国。 海湾阿拉伯国家控制着近14000亿美元的海外资产。巨额的民间游资多数掌握在王室人员和大财团手中。民间游资的对外投资因涉及私人财产和运转状况,其对外投资大部分是以秘密形式进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称,由于创记录的石油收入,预计2005、2006两年海湾国家政府和私人投资者的海外投资额最多可达3600亿美元,超过过去5年该地区收购外国资本的总额,而2000-2004年海湾6国总共购买外国资本额为2400亿美元。投资主要集中在海外银行存款、金融投资、项目投资、不动产投资等。
 
  阿拉伯国家的海外资产,构成了美国金融资产的重要来源,仅花旗银行的阿拉伯储户资金,就高达70亿美元,接近花旗银行在欧洲、非洲、中东310亿美元储户资金的1/4。
 
  “9·11”之后美欧等西方国家以反恐为由对阿拉伯国家加强了资金、人员等各方面的限制,导致部分石油美元撤出美欧等发达国家地区,转向世界其他地区的投资市场,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按照世贸组织的要求,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市场,这些极大的吸引了中东投资者的注意力,金融、房地产、石油化工等领域成为首选领域。
 
  尽管迄今为止账面统计上海合会国家在华直接投资寥寥可数,合同金额不过10.4亿美元,实际使用金额7.1亿美元;但这项统计没有纳入海合会国家对海外上市中国公司的组合投资,而组合投资才是海合会国家对外投资的最常用方式。
 
  2006年5月,沙特首富瓦里德?本?塔拉里亲王率领六家沙特公司组成的集团购买了中国银行2.7%的股份、计20亿美元。
 
  卡塔尔计划向海外重点能源项目投资。为实施海外投资计划,卡塔尔成立了卡塔尔石油投资公司,作为卡塔尔石油公司的子公司,该公司专门负责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能源领域里最好的投资机会,论证可行的投资项目。中国和印度的炼油厂,英国、意大利和美国的液化天然气终端站等都是其重点关注的项目。
 
  五、 社会福利
 
  海合会各国利用本国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供给天然气发电、海水淡化等基本生活所需的工业项目,并以较低的价格出售给本国居民,差价部分则由国家财政补贴。在国际油价飞涨的今天,沙特于2006年5月1日宣布将国内汽油零售价格由每升0.24美元调低为0.16美元,柴油价格也有相应调整。此举使沙特人民切实地感觉到了所享受的社会福利待遇,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团结。海合会国家还利用石油收入进行了大量的住房、教育、培训、卫生和医疗建设项目,以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全民族素质。
 
  此外,海合会各国政府还采用直接现金补贴的方式来增加民众的福利。
 
  2004年底沙特政府向军队和安全部门人员发放相当于两个月工资的奖金。
 
  2005年8月沙特政府将政府工作人员工资提高了15%。
 
  2005年4月,阿联酋联合政府按照本国人25%,外国人15%的标准提升了工资,各成员酋长国也出台了类似的措施。
 
  2003年巴林政府将最低工资标准提升了43%。
 
  2005年1月,科威特政府向全国公民发放每人680美元的补贴。
 
  六、 劳务美元输出
 
  据迪拜海湾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在海合会国家工作的外籍劳务人员每年向境外汇款总额高达270亿美元,占海合会国家当年GDP的9%。据统计,自1975年至今,劳务侨汇已经累计超过5200亿美元。报告指出,在海合会六个成员国中,沙特为劳务侨汇最大汇出国,年汇出额达170亿美元,占总侨汇额的63%。在1993年至2002年间,仅印度和巴基斯坦就从海湾六国获得了约600亿美元的劳务侨汇。
 
  海湾六国目前共有外籍劳务人员1300万人,占整个海合会劳动力市场的70%以上。其中印度雇员超过400万,其他主要劳务人员则分别来自巴基斯坦、埃及、也门及孟加拉等国。据海合会秘书处预测,到2017年,海湾六国外籍劳务人员数量将超过1800万人。阿联酋是海合会成员国中接纳外籍劳务人员比例最高的国家,占其国内劳动力市场的88%。来自印度、巴基斯坦、菲律宾等地的亚洲劳务人员占阿联酋外籍劳务人员总数的75%。据了解,这些亚洲劳务人员每年将工资收入的90%—95%汇回本国。
 
  每年大量劳务侨汇的输出,已对各成员国的GDP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成为各国外汇储备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