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油网 » 成品油 » 成品油动态 » 正文

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走向何方

日期:2012-04-19    来源:科学时报  作者:吴力波

国际石油网

2012
04/19
08:37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成品油 定价机制 改革

  4月19日讯 近期,关于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诸多细节逐渐被媒体所关注,未来油价调整的窗口期究竟由谁来掌控?三大石油公司是否有可能在高油价下摆脱政府管制独立定价?新的定价机制是否从根本上解决了跟涨不跟跌的顽疾?这些问题都成为热议的焦点。

  是否有可能由第三方独立机构取代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来担当国内成品油市场“裁判员”的角色,这是大家都非常关注的问题。诚然通过第三方独立机构如新华社来监测油价的波动情况,根据既定规则发布油价调整信息,客观上避免了大家对于政府部门的指摘和猜疑,也降低了三大石油公司影响价格调整过程的可能性。但是,从另一角度来看,石油是国家重要战略储备物资,国家不可能不对其供需予以掌控。

  本世纪以来,国际能源市场的大起大落和频繁爆发的产油国地缘政治事件已经为我国的能源安全问题再次敲响警钟。与经合组织国家90天的战略石油储备相比,我国的战略石油储备还处于建设期。金融危机之后迅速高企的油价进一步增加了我国的建储成本,目前估计我国的战略石油储备约在30天以上。但是必须注意的是,这是一个动态调整的数字,因为近年来我国原油消费持续增长,已经大大提高了安全储备的规模和难度。同时,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的民间石油储备尚未启动,民间成品油商业储备规模也尚不足以有效调节市场波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只要政府不能真正放手让市场来“说话”,第三方也好,国家发改委也好,并无本质区别。

  三大石油公司对于2009年起开始执行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基本机制相信也有诸多诟病。特别是《办法》中指出的“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高于每桶80美元时,开始扣减加工利润率,直至按加工零利润计算成品油价格”的基本原则,事实上已经使得三大石油公司在高油价情况下经营长期处于被动。实际上,自2009年5月这一办法执行以来,2009年10月国际原油价格即突破80美元每桶大关,这之后仅有短期回调,之后长达两年多的时间内始终维持在100美元上下波动。三大石油公司在这一定价机制之下利润被扣减的部分也相当可观。

  尽管对于国家发改委实际依据的利润水平并无确切报道,但是这毕竟为国家调整成品油价格水平、控制国内通货膨胀留出了一定空间。是否有可能在油价超过130美元每桶的情况下将定价权下放给三大公司?这几乎不应该成为一个争论的焦点,因为事实上原《办法》明确指出当油价“高于每桶130美元时,按照兼顾生产者、消费者利益,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原则,采取适当财税政策保证成品油生产和供应,汽、柴油价格原则上不提或少提”,这说明了国家对于油价调控的另一底线。如果放弃这一底线,则经济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都会受到很大威胁,西方国家可以通过释放战略石油储备来平抑市场波动,我国在这方面还不可能完全依赖这一机制,更不可能、也不应该将这一基本原则彻底放弃。

  原有定价机制跟涨不跟跌的顽疾是被广大民众所最为反感的。然而,如果仔细考察发达国家的原油和成品油市场的关系,便可以发现这种关系同样普遍存在。即原油价格上涨时,成品油价格的上涨幅度往往高于前者,而当原油价格下跌时,成品油价格的下跌幅度则小于前者。这一“非对称”关系长期、稳定地存在于北美、欧洲市场中。至于原因,主要是由于成品油批发和零售部门在市场上拥有一定的垄断能力,往往会在涨价时放大价格信号、跌价时缩小价格信号,而其他稳定市场的机制如释放储备等行为存在一定的时滞,客观上也造成了这种情况。

  当然,这一现象与我国的调价机制所造成的跟涨不跟跌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却说明任何机制都存在一定的非预期效应。即使全部交给市场,由于原油供应的特殊性和其稀缺资源的本质特性,消费者也很难成为定价的主体。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