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大幅下跌,发改委已对中国成品油价格进行了三次调整,国内汽油价格也已成功跌破“8元”大关。但普通消费者仍质疑中国的油价是“涨多跌少”、“涨快跌慢”,并质疑目前油价仍没有降到位。对此,发改委官员表示,同国外相比,中国油价确比美国价格要高,而价格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两国油价含税值不同,并表示多出的税收已收归国库。
其实,中国油价比美国高,早已不什么新鲜事,但凡对油价比较敏感的消费者都曾拿中国油价和美国做过对比。而稍早的坊间就曾传言,去年4月7日那次油价上调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就曾承认过这一事实,而这次也只是“重复立场”罢了。
对于发改委的说法笔者承认肯定这其中肯定有税费的因素,因为美国成品油税占油价的比重仅为12-13%,而我国成品油税却占到近30%左右。但中美两国成品油价的价差到底是不是仅仅因为税费呢?其实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众所周知,目前的美国成品油定价基本上不受政府管制而是由市场决定,美国各大石油公司炼油厂所加工的国产原油、进口原油、及国外投资采油均是按照市场价格进行结算。
而炼油厂所生产的成品油在国内外市场的售价也完全由市场决定,并跟随国际市场油价进行波动,这里面美国成品油现货市场起了很大的作用。当前,美国国内有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成品油现货市场:一个是墨西哥湾和德克萨斯州市场,另一个是东海岸的油品消费市场,这两个市场的成品油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并完全随着国际市场油价波动。
而一旦成品油从现货市场进入到零售渠道,其零售价格也是按照地区市场进行定价。不同的州、甚至州内不同石油公司的加油站、甚至同一公司在不同地点的加油站其售价都会有所差别,在用油的淡旺季成品油价格也会有区别,无论价格怎样变动都是由市场所决定的。这种以市场为主导的模式,是现今美国成品油价格形成的基础,从目前来看这种模式的成本是最低的,给民众带来的实惠显然也是最大的。
而中国的成品油定价却和美国有较大的差别,目前中国的成品油从开采到销售都被国内几大石油公司所垄断。其实,从1992年起都1998年,我国石油市场一直是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国内存在数量庞大的炼油厂和加油站,彼此充分竞争。当时我国的原油进口量也不大,成品油价格一直处于低位。但是,到了1998年,国家逐步将石油产业链上的主要经营权“特许”给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家企业。随后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一方面清理和整顿地方小炼油厂,另一方面赋予两大集团批发专营权、零售专营权。
此后,尽管根据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我国先后于2004年和2006年先后放开了成品油的零售和批发市场,但是,并没有改变中国成品油被垄断的事实。据不完全统计,现今,中国有近80%油源掌握在“两桶油”手中,并形成其全国性的垄断地位。而民营企业并不能进口汽油和柴油,只能用一定的配额进口燃料油。此外,民营企业如要进口原油则必须持有中石油和中石化集团出具的“排产”证明,进口后还要将原油返销给两大集团,由其统一安排销售。
除此之外,在成品油定价方面,目前按照发改委制定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中国的成品油价格由原油价格和合理的加工利润构成,原油价格参照国际市场,当原油价格连续22个工作日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相应调整成品油价格。有“中国特色”的定价机制产生出了一个“中国特有”的现象,那就是一旦成品油价格“调跌”时,便会出现“装聋作哑无动于衷”。而当国内油价“调涨”时,“两油”为了保证炼厂的利润,却制造“人为销控”并制造出人为的“油荒”。而且,从剔除税费后的成品油“裸价”可以看出,中国的成品油价格确实比美国高。并且从石油公司拿到的销售收入来看也最多,其利润远高于部分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面对中国油价高于美国这一现实,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怪现象”就必须打破垄断,给予民营资本可以参与的空间,让其自主进口原油及成品油,以促进形成市场多元化与公平竞争。此外,中国还应该从成品油定价机制上入手,以形成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并且要提高国内石油企业的透明度,只有进行一系列像样的改革,才能逐渐解决国内市场成品油价高于美国油价这一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