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9日称,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周二公布的《伊拉克能源前景报告》,伊拉克石油产量有望在2020年翻番。英国《每日电讯报》9日援引该机构的预测称,伊拉克将超过俄罗斯,在2030年前成为继沙特阿拉伯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
报告称,伊拉克当前原油产量为每天300万桶,产量将在2020年前达到每天610万桶,并在2035年达到每天830万桶以上,这相对于1990年-1991年海湾战争后每天50万桶的产量而言是非凡的恢复。IEA预计,从现在到2035年之间,伊拉克将占到全球石油产量增长的一半。国际能源署首席经济学家比罗尔表示,伊拉克石油储备量大、地质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是能源产业的梦想之地。《金融时报》称,如果IEA预测正确,伊拉克的石油供应将对石油地缘政治有深远影响,成为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石油进口重要来源。
据《环球时报》驻伊拉克记者了解,此前,伊拉克石油部宣布其9月原油出口量达到每天260万桶,创30年来历史新高。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伊拉克石油产量于今年7月份超过每天300万桶,达到海湾战争后的最高峰。原油产量持续上涨得益于对油气工业以及出口设施投资的增加。
然而伊拉克的成功并非板上钉钉。《每日电讯报》称,该国仍需5300亿美元的能源投资,并且需要加强机构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设立稳定的监管机制,以及高效透明的收支管理体系。在2008年末至2010年初,为开发南部的巨型油田,伊拉克与包括荷兰皇家壳牌、埃克森美孚公司、卢克石油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内的多家国际石油公司签署了十几项合同。尽管伊拉克石油产量创新高,油田仍因不安全因素、法律不完善以及基础设施落后等瓶颈而没有达到既定的生产目标。此外,壳牌方面代表汉斯曾表示,伊拉克有限的外输能力依然是油田开发的瓶颈,外输决定着油田的生产能力。壳牌发言人则称,伊拉克签证以及清关需要等待很长时间,有些设备已经在港口滞港数月。
事实上,国际能源署的预测要比伊拉克政府谨慎很多。报道称,按现在与主要国际石油公司签署的合同,伊拉克制定的官方目标是在2017年前每天生产石油1200万桶。最近,基础设施的阻力促使伊拉克官员将2017年的目标降到每天800万桶。但IEA和其他独立能源分析师认为,这样的目标仍然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