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应分“两步走”:第一步,缩短调价周期、加快价格调整频率;第二步,市场竞争形成价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邓郁松表示。
今年11月16日,国内油价年内第四次下调,这也是今年第八次调整国内油价。然而,此次调价仍然由于调价周期过长、调价节奏过慢未能使石油业界和有车一族满意。
邓郁松指出,目前的定价机制虽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固有的问题和缺陷依然存在。
他表示,目前的定价机制在价格调整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积极信号,原有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同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更加清晰,体制上、认识上的主要障碍均已得到解决。
但是,机制透明和调价滞后的矛盾依然存在,邓郁松认为,在成品油定价机制中主要还是调价滞后的问题,“调价的滞后性,对市场的平稳运行带来不利影响,造成成品油市场供求的不稳定”。
“把调价滞后解决了,基本上就可以解决由于调价滞后对市场造成供求矛盾的不利影响”,邓郁松说:“调价的频繁有利于市场运行的平稳,推进其他方面的改革,推进市场的经营性,在这个基础上推进市场价格竞争。”
早在2001年国家计委有关方面负责人便表示,“我国石油价格的改革走的是一条逐步市场化的道路”,从长远看,国内成品油价格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放开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
邓郁松结合最终目标和现状提出了中国成品油价格“两步走”的改革路径。他表示,第一步,缩短调价周期、加快价格调整频率;第二步,在逐步完善石油流通体制和政府监管政策的基础上,在市场竞争相对充分后,再完全放开油价,由市场竞争形成价格。
他认为,当前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仍将以政府定价管控为主,由于目前市场竞争还不够充分,所以不建议马上把定价权下放至某些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12月18日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提出,明年要稳步推进资源性产品为重点的价格改革,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业内人士表示,明年国内成品油的第一次价格下调窗口开启时,新机制或将随之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