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网讯:今天是国内成品油新定价机制出台后的首个调价窗口期,但根据新的机制,成品油是否调价、调多少都还是未知数。
国家发改委3月26日发布的新机制改变了成品油市场以往的操作模式,曾经品尝到旧机制甜头的成品油贸易商,其生存模式亟待转变。业内人士分析称,在市场洗牌的过程中,贸易商或许会转型,或许会坚守,又或许会死掉。
“2009年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出台后,市场上做汽柴油投机的贸易商特别多,但现在贸易商不是很好把握后市涨跌了,而且调价周期缩短后,也不太适合做大单了。”卓创成品油陈晴对《第一财经(微博)日报》记者说,此次出台的新定价机制是“两桶油”的机遇,而对贸易商来说则无疑是一次挑战。
有机构统计,全国从事成品油贸易的企业共有超过2600多家,2009年以后还有更多的民营企业进入了这一领域。这些贸易商在新机制运行后到底会受到多大影响?他们未来将何去何从?
模式生变
与2008年年底出台的成品油价格机制相比,新机制彻底改变了原来的市场模式:一是将成品油调价周期由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二是取消挂靠国际市场油种平均价格波动4%的调价幅度限制;三是调整了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的国际市场原油品种。同时,还规定了两种不调整油价或者少调整的情形。
究竟挂靠的是哪些国际原油品种,发改委并未公布,因此市场机构和分析人士也就难以预计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的时机和幅度,也使得贸易商操作的难度和风险都有所增大。
今天正好离3月27日有10个工作日,新定价机制出台后的首个调价窗口是否会打开,没有人敢打包票,也没有一个机构能够准确计算出国内油价挂靠的国际原油品种到底发生了多大幅度的变化。
由于对调价前景缺乏预判,各家市场机构的监测信息都显示,绝大多数的成品油贸易商都处于观望之中,不敢贸然进出货。中宇资讯昨天发布的报告指出,目前贸易商对后市持悲观心态,入市积极性普遍降低、操作稀少,市场缺乏大单操作。虽然临近成品油调价窗口期,但市场观望气氛依然浓郁,加之汽柴油刚性需求受抑制,所以国内成品油市场贸易交投冷清。
靠差价赚钱是所有贸易公司的盈利模式,成品油贸易商也是遵循低价进高价出这个准则。在此前的成品油价格机制下,有实力的贸易商往往都会建立体量较大的仓储设施,提高自己套利的空间,囤积的货越多,可能获得的利润也就越高。还有贸易商会在互相交易的过程中,因为进出货时机的问题发生经济纠纷。
不过,随着新定价机制的推出,有业内人士分析称,“两桶油”将迎来机遇,但对贸易商来说,其生存模式将面临着一次脱胎换骨的转变。
洗牌之年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约有2600家从事成品油贸易的企业。在2009年之前,获得成品油批发资质的基本都是隶属于中石油等国企的企业,而在2009年以后,每年都会有更多的民营企业申请获得成品油批发资质。
据中宇资讯统计,从2007年到现在,商务部共给242家企业下发了成品油批发牌照,其中超过七成是民营企业。另据卓创资讯统计,2007至2008年之间商务部批准的批发企业仅为62家,也就是说2009年以后是新增成品油批发企业数量快速膨胀的时期,而且市场还存在大量没有批发资质却也在从事成品油贸易的企业,这一数据则难以估计。
浙江中球冠集团、天津泰达蓝盾集团、江苏蓝燕石化、浙江海越股份有限公司(600387.SH)等规模较大的民营成品油贸易商都在这一时期快速发展。
公开资料显示,海越股份在诸暨市拥有5.2万吨成品油库,与中石油合作的舟山大猫岛石油仓储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在成品油销售形势严峻的2011年,海越股份就充分利用其油库库存容量,调节油品储量,增大了其油品销售差价。
关于新定价机制对其产生的影响,本报记者昨日致电海越股份董事会办公室,对方对此未作回应。
安迅思息旺能源高级信息经理李莉告诉本报记者,新的定价机制很可能会导致成品油贸易商进行一轮洗牌,尤其是对民营贸易商的挑战比较大。民营贸易商之前很大程度上是依赖投机的,现在他们必须想办法转型,生存模式的改变是他们面临最大的问题。
本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一些贸易商开始考虑调整业务模式。上海浦明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未来会缩短交易周期,比如以往一单货物的买卖需要在两周完成,现在尽量缩短至5~10天。
不过,也有一些规模较小的贸易商计划按兵不动。锦州大龙洋燃料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洋军对本报记者说:“我们是民营小企业,没有话语权。新机制对我们公司是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不大,我们基本上还是按步照班,原来是怎么做的现在依然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