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财经 » 石油财经要闻 » 正文

重建期市 中国要先成为亚洲石油定价中心

日期:2006-07-05    来源:中国石油资讯网  作者:中国石油资讯网

国际石油网

2006
07/05
15:16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重建 期市 中国 亚洲 石油 定价 中心

 在国际石油市场上,中国何时才能“我的地盘我作主”,享有定价权?据称,已于6月21日开始试运行的上海石油交易所,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将逐步推出天然气、成品油、原油等商品现货交易品种,将来可能建立起期货、现货和中远期现货都有的综合性市场。综合种种迹象,我国石油定价权或将渐渐复苏。

  “跟价”损失

  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早在今年年初就表示,2006年我国贸易总量预计同比增长15%,贸易顺差不会超过2005年,但我国由于缺少国际定价话语权,2005年仅在重点监测的42种资源能源类产品进口过程中,我国就多支付了300亿美元。其中原油因为高油价多支付了168亿美元,成品油多付了23亿美元。业内人士分析,未来资源价格可能还存在10多年的价格上涨时间。这对于占大头,采取国家统购统销、价格波动跟踪体制的石油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件惨痛的事情。

  失而复得?

  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五大石油生产国,我国在国际原油价格上基本没有话语权,而其根源在于我国没有成熟的石油期货市场。早在1993年就曾推出过石油期货交易的上海石油交易所一度成为继伦敦、纽约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石油交易所,后在国家石油工业调整时关闭。

  新的上海石油交易所2003年筹建,2004年9月由“上海石油交易市场”更改为现名,且在经历一年多的沉默后于去年年底重组后重新启动筹建工作,阔别12年后重新亮相。并已在模拟试运行之中。

  据悉,上海石油交易所启动运行之后,将尽快逐次推出石油沥青、甲醇、乙二醇等石化商品现货交易品种。今后还将审时度势,根据市场状况和我国石油流通体制改革的进程,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逐步推出天然气、成品油、原油等商品现货交易品种。

  有望成为亚洲定价中心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在建立石油价格标杆方面已走出了可喜的一步。业内资深人士李向阳表示,中国作为世界石油消费大国,推出石油期货有利于争夺国际石油定价权并加强国家对石油的调控能力。以目前中国巨大的石油消费量而言,一旦建立起石油期货市场,中国很有可能成为亚洲石油价格定价中心。

  目前,关于“石油期货花落谁家”的竞争已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和上海石油交易所还有广东之间展开。有专家认为,我国推出石油期货的时机已经成熟。

  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教授韩学功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石油企业与国际石油大户相比仍有差距,但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强多了,加上国际化经验、综合力量、人才的聚集等都较以前有较大进步,燃料油期货也奠定了基础,石油期货交易市场的建立已差不多到了“火候”。韩学功还表示,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增强,对国际市场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大,中国不仅是石油的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具备拥有话语权的潜力,另外,中国石油企业比较集中,不像钢铁行业比较分散,因而石油行业内部比较好协调。

  据《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了解到,近日,中国证监会期货监管部主任杨迈军表示,国务院正在积极修订中国期货市场最高法规。现行禁止金融机构参与机构交易,禁止银行信贷资金进入期货市场的规定有望被取消。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